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处之道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处之道 (1 / 4)
        抛开这番话中有无其他用意在里面,杨嗣昌的担忧是十分符合过去所有人的思维方式的。

        如果朱由检不是从后世穿越而去,单单杨嗣昌这几句话语就可能让他的内心对孙传庭的权势产生很深的忌惮之意。

        一个手握重兵的文臣若是起了别样的心思,很可能会有成为权臣的趋势,而如果此人有枭雄之姿,那对皇权的危害将会是毁灭性的。

        曹孟德就是例子。

        “呵呵,杨卿切勿过虑,卿之心意朕自是明了,但朕向来本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之准则,不会无故猜忌能臣之忠心,那样只会让君臣之间嫌隙渐升,并由此离心离德,此绝非社稷之福,亦非君臣相处之道

        卿之所疑其实毫无道理。

        首先,目下大明大敌当前,官军精锐齐聚关外,为的是征讨不服王化之虏寇,其胜负尚在难料之间,而分权实为临阵之大忌也。

        千军万马要的是令出一门,若数万兵马无统一号令、各自为战,其败势未战已现。

        其次,去岁孙卿率秦军抵京之后,便上表请解兵权,望朕以他人代其统领秦军,其意便是生怕朕对其有所疑虑,朕知其忠诚,故并未同意其请求。

        其三,现下各军之中皆有兵部及锦衣监军,士卒之粮饷皆由朝廷发放到手,各级将校士卒自知所食所费皆是朕及朝廷所赐,而非某人为其谋食,此举使军心向朕而非向其他;官军已由过去统兵大将之私兵,便为为朝廷所有之官军,如此举措之下,谁还有振臂一呼、群起应之之能

        其实不光是上述三条,还有其余证论在内,朕就不一一列举了。”

        说到这里,朱由检端起茶水啜饮一口润了润嗓子后继续发表长篇大论。

        “总之,卿忧心之事绝无可能生发,不管是关外的孙卿,陈卿,还是杨卿你,甚至其余诸卿,皆是朕信得过之人,朕将国事托付你等,夜间从来便是高枕酣睡,从无他心暗忧

        为君者,若是整日沉迷于与臣下勾心斗角,此便失了人君之本分,长此以往,便是无事也会生出事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