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被历史淹没的人才 (2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三章 被历史淹没的人才 (2 / 6)
        《明史》对俞、戚的治军做了比较,评论道:“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大猷老将务持重。”俞大猷的上司谭纶在平海卫后给俞大猷的信中则说:“节制精明,公不如纶;信赏必罚,公不如戚;精悍驰骋,公不如刘。”《明史》本传和谭纶的这二段评论是很中肯的。。活脱地勾画出这二位抗倭名将的真实形象。

        而后人对俞大猷的误解一定程度来源于对谭纶此话断章取义的理解,实际上谭纶的话还有重要的后半句:“然此皆小知,而公则堪大受。盖诚似霍子孟,任如诸葛亮,大似郭子仪,忠似文文山,毅似于肃愍。可以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将俞大猷与霍光、文天祥、于谦等相提并论。

        而除了这个误解,当然也有其他原因连在一起造成的。明代重文轻武,军事上的胜利一般首先是当地抚督的功劳,其次才轮得到带兵的武将,得胜之后,上奏章是文官的事,可以按自己的意思吹嘘,而武将的战功因被冒领而一笔带过是常见的事,反过来,如果战事失利,文官则可以用很具体的理由把责任推到武将身上。武将要保住自己的部分功劳也容易,只要投靠某个大员,成为其党獠或至少与其同利即可,所谓“朝中有人好办事”。

        可惜俞大猷为人正直,“以古贤豪自期”,既不迎合权贵,也不讨好上司,且坚持原则,不如戚继光圆滑变通,遭到嫉恨和排挤在所难免,功劳被抹杀还是小事,有权势者因其不肯逢迎,不愿投入自己的怀抱,更欲除之而后快。为此俞大猷曾经多次被问罪,只不过战事紧急,实在需要如他这样的将才,才免于牢狱之苦,甚至杀头的横祸,一次次重新出山为那些战败将领收拾残局,“戴罪立功”。

        就是因为这些不公平的因素综合起来,造就了一代名将淹没在历史之中,不被世人所知,可谓可敬可悲可叹!

        …………………………………………………………

        【姓名】:俞大猷,【表字】:志辅,【籍贯】:明代晋江

        【等级】:SS级。【职业】:武将/大师级武师/大师级发明家,【住址】:白虎郡虎口县诺国诺城

        【基本属性】:

        统率:99,武力:98+2,智力:93,政治:72

        【个人称号】:

        俞龙戚虎:俞大猷、戚继光专有称号,所属部队战斗力提升10%,与倭寇战斗时所属部队战斗力提升50%。

        【个人装备】:

        少林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