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蓟辽总督 (4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4章 蓟辽总督 (4 / 5)
        如此推测绝非危言耸听,倘若将领怕死,则定不能克敌制胜,若士卒贪生,势必会缴械投降。

        清军若在明后年纠集大军围攻宁远与锦州,明军前去救援,援军必备全歼,若是不救,则此二城必然陷落,救与不救都是死局。

        战事骤起,各地频繁告急,自己势必将焦头烂额,朝廷有人趁机落井下石,或将被下狱乃至枭首,好在太子已将自己调回京城,总算是避开了这个祸端。

        “……嗯,洪爱卿言之有理,本宫会认真考虑应对之策,继任总督之人本宫早有安排,就是王在晋!”

        固守辽西历来有两大团伙,一个是孙系,倡导建立从锦州到山海关的纵向防御体系,以星罗棋布的堡垒来对抗清军的推进。

        另一个则是王系,以山海关为防线,搭建横向防线,集合辽西各路人马,组成重兵集团,在山海关与清军决一死战。

        两种办法各有利弊,目前幺鸡只知道老孙头的战略已经彻底失败了,因为朝廷根本就没有那么多银子给他去码防御,念其舍生报国,也就不予追究了。

        为了筹集辽饷,逼得西北的明军都兵变了,张献忠到现在还没被击毙,已经成了大明肚子里的异形,随时都会破肚而出,捅出这么大的窟窿的始作俑者便是老孙头。

        攒不出足够的野战部队作为机动兵力,在堡垒之间进行救援,孙承宗的战略是起不到多大效果的,因为清军集中绝对的优势兵力以多打少,一个堡垒要面临十倍甚至几十倍敌人的围攻。

        在不修建棱堡要塞的情况下,只要拥有众多火炮的清军舍得伤亡,明军在关外的堡垒必然被敌人一个个的铲除。

        即便不硬打,只要围点打援,便能得偿所愿,大凌河之战便是最典型的例子。

        清军在围城之后便开始距城三里处挖掘环城壕沟,深与宽均为一丈,壕沟之外再砌一丈高的围墙来阻隔内外联系,这样明军骑兵无法出城与援军碰头,清军便切断了城内守军与外界的联系。

        这就意味着清军已经稳操胜券了,因为明军完全不具备在野战中战胜清军的能力,只要明军敢来支援,半路必然遭遇伏击。崇尚步、骑、炮三位一体战术的皇太鸡是役大败四万明军,援军总兵正是吴三桂他爹吴襄。

        要想让孙承宗的纵向堡垒战术得以成功,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沿海筑城。

        一来,皇太鸡再厉害也不可能让手下去海里挖壕沟,挖了也没什么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