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36章 产业链 (1 / 4)
茶砖在草原上的价格,其实并不便宜,哪怕是打了五折,也要三百文钱一斤。
如果以物易物来计算,在汉人眼中就更贵了,因为要算上牛羊在草原和内地的差价,那个价格就更夸张了。
在江南,一斤茶叶的价格并不高,便宜的也只是十几文钱,大部分都是不超过五十文钱,贡茶除外。
这个时候的茶,大致分为粗茶、散茶、末茶、饼茶四种形态。
其制作工艺基本为:“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其中的“蒸捣”技术,是蒸青饼茶制作的核心。
张家现在收购大量的蒸青饼茶,基本上都是用于运输到草原上销售。
事实上,古代的外销茶叶,包括最有名的茶马古道上运输的茶叶,都是茶饼茶砖。
茶饼茶砖的制作之所以成为主流,关键解决的是彼时如何缩小体积、便于运输、便于存储的难题。
毕竟这个时代不管是道路交通还是运输工具,都非常的差。
还有一个趋势,就是在日常的生活、生产实践中,茶叶的采摘制作,由粗老的叶茶,逐步提升到较嫩的茗芽。
张家的炒茶,主要就是采摘的嫩芽。
而茶叶从远古的晒青,到贞观初年的蒸青,其实是一个去芜存菁的杀青技术的质变过程。
不过由于蒸青茶的香气不高,干燥较难,制作时费工费力,在炒茶面前完全没有优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