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74节 左右逢源 (1 / 10)
二历山德拉比自只的丈夫更像个**皇帝,她断杰了流亡中国或者美国,说服了尼古拉二世。在中部西伯利亚建立新的**
国。
这是个绝佳的机会,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占据了东西伯利亚,并且与白卫军共同清剿中西伯利亚的苏维埃分子,在新西伯利亚地区建立政权时最为合适的。
这里不仅是交通枢纽,也是个规刮大城市的好地方,更是今后方,坐山观虎斗。
内战双方打得最激烈的对方在顿河,在伏尔加河,在乌拉尔地区,新西伯利亚很快就能吸引旧势力前来投靠。
前提是取得中国的支持,并且得到那批黄金。
要不是海参葳在中国人手里,亚历山德拉甚至还想联络美国人与日本人,但是眼下看起来中国人还是能够利用起来的。
满怀着对红色魔鬼们的痛恨与诅咒,沙皇一家开始充满着希望,而这些红色魔鬼们的日子也的确很不好过。
阿列克谢耶夫与邓尼金在伏尔加河流域盘踞,并且联合其他白卫军转战乌拉尔地区,使得苏维埃政权到处受敌。
克拉斯诺夫将军和马蒙托夫将军在德国的支持下,则占据了顿河地区,建立了**政权。
斯大林牢牢抚守着察里津,北高加索的粮食,巴库的石油,中亚的棉花,都要通过这一工业铁路枢纽和伏尔加河的港口,才能提供给国家的中心地区。
在伏尔加河下游的这一无产阶级前哨,成了当时顿河流域和东部**力量聚合的主要路障。
斯大林决心采取一切措施,使察里津掌握在苏维埃政权手中。当时察里津处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同时这里又潜伏了不少从中部地区逃来的社会革命党人、前军官、资本家和其他敌视苏维埃的分子其中一部分人又以“革命的面目。钻进了民政机关和军事机关。这一切都孕育着严重的后果。
能在这个地方牢牢抵挡白卫军的围攻,并且始终如一块磐石树立在叛军的中央,足见斯大林的能耐。
佩特罗夫对斯大林感到极为的害怕,所以他冒险突袭咯山,就是想要远遁。顿河与伏尔加河不是那么好混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