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48节 外围战场的必要 (4 / 8)
综观各国战争计划各国都过分夸大了纯,军事因素的作用,而且都局限于争夺本国利益。各自为战,各军种也是单独作战。
因此,各国没有很好协调6军和海军的行动。
协约国之间如此,同盟国之间也没有制定总的联合作战计划。
但是李秉衡给威廉二世画的三个圈,使得双方都意识到了联合作战计共的必要。
同盟国通过保证波斯湾出海口的安全,也达到了将各国实力在东线甚至是更南的土耳其达到加强的目的,使得整体战线更加的稳固。
而协约国正是要通过封锁地中海。并且攻取美索不达米亚,达到切断同盟国外部补给线尤其是奥匈帝国与土耳其的目的,然后向北切割。迫使土耳其甚至是奥匈帝国退出战争。
如此一来,不仅要加强东线的攻势。而且要加强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军事力量。
达达尼尔海峡之战已经让协约国打丧了胆子,还是从更远的美索不达米亚迂回比较稳妥,配合俄国与意大利对东线的夹击,这是最好的办法。
“协约国必定不会再打一场达达尼尔海峡之战,那场战役对英法联军尤其是英国来说,是一场罕见的灾难。”
的确,当时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打算利用海军打通达达尼尔海峡,攻占土耳其都君士坦丁堡,以迂回包围德国和奥匈帝国,建立一条经由黑海到俄国的可靠补给线,迫使土耳其退出战争,这确实是极其诱人的军事利益。
可是以丘吉尔为的协约**界人士陶醉于幻想中胜利的美好前景。因此失去了对敌清、我情以及达达尼尔海峡地区的地理、气候的清醒理智分析。
土耳其的都君士坦丁堡的安危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命运,而达达尼尔海峡则是通往君士坦丁堡的第一道大门,也是通往俄国黑海港口的唯一海上通道,对于有如此重大战略意义的地方,同盟国决不会轻视,必将倾力死守。
达达尼尔海峡欧洲一侧临海的的山脊和陡坡为守卫者提供了良好的防御阵地,海峡地区的双向潮流、疾转风向和狂风又使进攻者的航行困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