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73节 共和不宜中国? (6 / 8)
东北地区作为边疆地区,传统封建经济比较薄弱。
所谓的工业化,主要是克服传统经济障碍性因素的过程。
在东北的工业化布局并没有效仿日本模式,也没有走计划经济路线,而是针对一战的需求以及防范日本来布置的。
以甲午战争为标志,日本走上了扩军征掠积累,再扩军再征掠再积累的滚动循环的展模式,以夺取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所必需的原料和市场。这是一条通过战争以实施现代化的道路。
甚至日本的民用产业,例如生丝和棉纱生产,也是以出口创汇来进口武器和机器设备,以便谋求扩军和培植军事工业。日本的这一军国主义一资本主义的展模式,在亚太地区,直接侵害了英美等以雄厚资本和技术为扩张手段的欧美老牌资本主义的根本利益。
所以,只要中国不走这条道路,慢工出细活,并不会过分刺激到欧美列强。
可是日本不会给中国这样的机会,尤其是在它的势力范围东北,中国能否安然完成在东北的工业化,还是个。未知数。
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以廉价商品和雄厚资本为主要手段,对中国实六:二济、政治侵略,由干这隔重洋,在当时的技术条件宗全抑制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的。
如果说“王朝周期”对中国现代化的阻碍作用并不具有历史必然性质的话,那么,日本的崛起及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干扰就更是多种历史原因合力作用的结果。
在一定程度上,日本是中国工业化的最大敌人,而欧美,则在这方面与日本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如何利用这种矛盾展自身,不被日本打断工业化进程,又不引起欧美尤其是美国的过分警惧,那么还是能在夹缝中求生的。
中国想要崛起没有那么容易,甚至可以说是危险重重,矛盾重重。李秉衡就是这样的一个舵手。随时准备抗击更大的风浪。
李桑衡更希望日前的中国是海绵,能够吸收外力,尽量不被战火打断工业化进程,那么一战一开打,这种危险便被降到了最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