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51节 公使团密会 (2 / 5)
与此同时,各国驻华外交人员,主要是英法俄日四国公使领事,纷纷在北京召开会议,商讨时策。
英国公使朱尔典、法国公使康德、俄国公使库朋斯齐、日本新任公使山座元次郎以及美国署理公使威理,几人难得的凑到了一起,其中除了朱尔典与康德是老面孔。其他人都是新近相继上任的,之间还彼此缺乏默契。
这次美国派出了亲华派人物肖恩出任任驻**公使,而之前署理满清公使的威理则依然滞留在北京,依然在一定意义上行使着职责,这也是一大怪异现象,而且决不仅仅美国一家。
巴尔干陷入了僵局,即便英法俄三国在背后不惜代价的支持巴尔干同盟,但是在他们看来腐朽不堪一击的土耳其军队居然在连续打败之后稳定了战局,开始形成僵持,这无疑是德国与南华在背后的大力支持离不开的。
早在七月份,南华就派出了五个丙种师六万人的土著部队进驻南部也门以及多德卡尼斯群岛。并且在巴尔干同盟全面向土耳其宣战之后。迅的宣布改换为土耳其国籍。宣誓为奥斯麦帝国苏丹效忠,6续开赴前线与巴尔干同盟军队作战。
丙种师是专门为土著军队设置的,他们统一使用式步枪,最大的区别在于没有重炮,而是大量装备了步兵炮以及迫击炮,加上乃毫米,炮,足以应付巴尔干战局。
目前欧洲部队除了德国装备迫击炮,还有奥匈帝国、土耳其也开始大规模装备迫击炮,在真实历史中,迫击炮技术还远远没有达到南华水准,导致协约国并不重视。但就是这种他们看不上的炮,给了他们巨大的杀伤。
德国以迫击炮来配合重炮。协约国则主要是乃毫米山炮与,伤轻榴,双方在炮制上的差别导致注定德国这样的国家才会大规模装备迫击炮,而且还是南华提供技术的杀神。
现在土著军队不仅将迫击炮带到了土耳其,还准备让土耳其继续大规模的购买迫击炮,而不是昂贵又笨重的重炮,他们只需要防守就可以,不需要攻城拔寨,有少量攻城炮与要塞炮作为震慑就可以。
这些土著军队虽然练不足,但是胜在悍不畏死,打仗不要命,而且作战手段极其卓劣,从来不打正面尖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动不动就玩夜袭,时不时地还偷袭,尤其是偷袭后勤补给基地。
他们遇到大股敌军就一哄而散,跑得比谁都快,但遇上小股部队则穷凶极恶的起猛攻,完全是不要命的打法,或者说不要脸的打法。
各种千奇百怪的招数从这些军队手中使出来,让人匪夷所思,却收到奇效。
巴尔干同盟并不知道这些土著部队是由南华的囚犯以及爪哇土著组成的,他们的各层军官则大部分是亚齐等少数民族以及华人,这种奇怪的组合也形成了一定的战斗力。
作为囚犯,他们要么在监狱里接受非人的折磨,要么到战场上来折磨这些欧洲人,几乎所有人都选择了后者,而且,他们都能在这场战争之后获得自由。可以选择继续当兵,或是回南洋,南华承认他们国民身份,这无疑是天大的恩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