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节 中华儿女炎黄子孙 (3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66节 中华儿女炎黄子孙 (3 / 6)
        “与华族夏族东迁的同时,藏缅族群也逐渐东进南进,他们沿长江东进到湘、吴等地,同化或驱逐当的的百越族群黄尤、楚、吴越,形成楚蛮部分是土家族的祖先、部分融入了湖南汉族、吴蛮;继从中原退却后,百越族群继续南退,成为苗瑶贪族的祖先;藏缅族群南下,驱逐同化当地百越,形成彝族、缅甸族的祖先”

        李秉衡的这篇文章继承了司马迁编《史记》时的核心思想,不仅尧、舜、禹、汤、文王、武王这些圣贤明君是黄帝子孙,而且秦、晋、卫、宋、陈、郑、韩、赵、魏、楚、吴、越等诸侯们也是黄帝之后甚至连匈奴、闽越之类的蛮夷原来亦为黄帝苗裔。如此一来便把各族统,统纳入到以黄帝为始祖的华夏族谱系中去了。

        “无论华夏语族、藏缅语族、通古斯语族、苗瑶语族、百越语族、蒙古语族等,皆为中华儿女,炎黄子孙

        “中华数千年王朝国家,而非民族国家,正说明中华乃是各民族共有之中华,中华民族涵盖所有中华族群,五千年来,已经密不可分。故。今炎黄非古炎黄,今华夏非古华夏。共存于中华大地上,便是中华儿女。”

        “如此看来,汉族也好,其他各族也好,同为中华血脉。中国华人也好,海外华人也好,亦为中华血脉。”

        “我中华民族开创之文明,传播之土壤,近代以来逐渐衰微乃至颓丧,我辈中华儿女当团结一致,共同奋,重建我新中华民族,开创富强之大中华体系。”

        “中华儿女,炎黄子孙,当亲如一家,团结一心,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文章末,李秉衡如此收尾,的确为空前的大手笔。

        满族贵族便有人声称:“起我黄帝胄,驱彼白种贱,大破旗汉界,谋生皆自便。”

        当初匈奴与鲜卑都在文化典籍上注明本民族乃是炎黄子孙,“中华”之称,已经深入人心。

        甲午战争以后,列强侵华加剧,清廷治国无方,中华民族危机民族主义传入,长期蛰伏不显的“炎黄子孙”等称谓好像井喷一样涌现出来。频频见诸于书利报纸,成为广泛使用的流行词语。

        改良派是这一现象的始作俑者。而革命派则是真正的主导者。二者虽然同样使用“炎黄子孙”但含义却明显不同,改良派认为“我国皆黄帝子孙”革命派却认为“炎黄之裔,厥惟汉族”。

        李秉衡的这一论点无疑部分的否认了两派观点,提出了一个全新的

        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