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九章 北宁之战 (2 / 2)
无奈之下,孤拔不得不停止原定计划,停止进攻固守山西河内一线,等待增援部队的到来。
1882年4月,孤拔终于等来了等候多时的增援部队——一个步兵旅,两队炮兵还有一队工兵。只是令孤拔感到意外的是自己同时接到了一份调令,自己将辞去远征军总司的职务,而被任命法国远东舰队司令;至于远征军总司令的职务将由自己的好友米乐接任。
孤拔看到接任自己职务的是好友米乐心里感到十分的高兴,因为他明白虽然他取得了山西的战役,但是自己毕竟是一名海军将领,并不适合指挥陆军;米乐的到来和政府的调令都让孤拔感到很高兴。
米乐接任远征军总司令的职务后,将法军分为两个旅,分别由副总司令波里也和尼格里二将军指挥,同时以海军少将莫列波约统率北圻江防舰队。虽然孤拔是一名海军将领,但是米乐知道自己的好友不仅擅长指挥海战同时也擅长指挥陆战。
对于好友孤拔的作战方针米乐还是十分赞同的,因此米乐按决定照孤拔的作战方针,以一部兵力驻守山西,牵制兴化方面的清军;主力集中于河内、海阳两处,以便大举进攻北宁。
北宁西接山西,东临海阳,南拒河内,北蔽谅山,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驻越清军全力经营的军事重镇。它的得失,对北圻全局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1884年3月7日下午,法军开始行动。米乐亲率第一旅由河内出发,并于当天夜里渡过红河,同时通过随军的记者扬言自己将带领主力部队从嘉林波新河沿大道向北宁前进。实际上,这只是米乐放的一个烟雾,用来迷惑清军的;因为清军的正面的防御工事十分完善,要是法军从正面发起进攻的话肯定会重蹈覆辙——向孤拔一样付出惨重的代价。因此米乐决定避开清军设防坚固的正面,从翼侧进攻北宁。
3月8日晨,法军从两个方向同时进军:尼格里率第二旅从海阳出发,乘船沿太平江北上;米乐则以一部兵力佯攻新河,主力沿新河南岸向东疾进。水陆两路各六千人左右。当天上午,法军第二旅主力在舰炮掩护下,由扶朗两侧登陆,围攻驻守该处的四营清军。当地投靠法国人的越南奸细也四出响应,四处破坏。驻守在扶朗清军凭借炮台工事顽强抵抗,并派人赴北宁乞援。黄桂兰虽然接到了清军的求援信,也派出了援军;但是因为早有李鸿章的指示,因此让援军一路上走走停停尽量拖延时间。一天的路程援军用了三天才走完一半,而当援军得悉扶朗已失,这时候援军一就有了精神了——去时三天才走一半的路程,回来却只要半天。同时扼守扶朗的清军向西退至桂阳时,遭到法军的攻击,而黄桂兰却要求援军视而不见,返回北宁。
3月11日,法军第一旅在北宁东南方向渡过新河,与第二旅会合,准备次日从北、东、南三面会攻北宁。
3月12日,法军第二旅一部在舰炮火力支援下,向桂阳、春水等地进攻;在米乐的指挥下,第一旅迅速向西机动,从北宁南面发起攻击;第二旅另一部由水路绕至城北,企图夺占涌球(今答求,北宁东北四公里),切断清军后路。涌球对北宁的防御有重要作用。据当时随军者记述:该处“有河宽十丈,深八尺,轮船可至河边。有土山两座,商民无不言,敌若据此山,将开花炮近指入城,点滴不差,昼夜不绝,则城断难守”。可是,早已接到李鸿章密信的黄桂兰一心只想打败战,派只会抽大烟,毫无战斗力的两营绿营守涌球,直至3月11日,为了在战后堵住朝廷的追究才又调了黑旗军千人加强该处防御。但是,第二天早晨黄桂兰又突然担心黑旗军战力过强,怕在黑旗军的援助下,清军守住涌球;因此第二天就将黑旗军调离涌球。就在这天下午,法军第二旅轻取涌球,“曳炮阜顶,俯击北宁城。弹三落,城市哗奔,越官张登憻等开城遁”。
与此同时正在城外督战的黄桂兰赵沃再一次接到李鸿章传来的密信,要求他们两人在紧要关头放弃指挥,正在于法军决战的清军士兵得知主帅逃跑后,士气低落,清军顿时全线溃散。黑旗军及少数清军试图抵抗,终因大势已去,不得不撤往太原。黑旗军不久又从太原返回兴化。
3月15日起,法军分路追击清军。至19日,谅江、郎甲(今盖夫)、太原相继失守。东线清军被迫退至山区,大部溃散,余部集结于谅山、镇南关一带。
4月初,法军为转移兵力夺取兴化,主动放弃太原,仅以少数兵力在郎甲一带筑垒防守,主力经河内向山西集中。岑毓英也在李鸿章的秘密威胁下,不敢出击夺回太原,将滇军主力后撤至保胜、河口一带,于是,兴化、临洮、宣光一线不久就被法军占据。
至此,法国侵略军达到了占领红河三角洲全部重要城市的战略目的。
PS:不知不觉这书上传了一个月了字数达到10W字了,大家看在我码字那么辛苦的份上投几票吧。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