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四不像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3章 四不像 (2 / 4)
        “在神农架,兽族种类很多,有什么高进化层次的对手,这得看具体的情况,暂时应该是不存在。”

        “不过巫山北鲵、中华鬣羚两种远古兽族,却是我主要寻找的目标。”十多个小时后,庄有为翻山越岭,来到神农架林区之外。

        神农架林区从印支运动末至燕山运动初,发生了强烈的褶皱和大面积的掀斜,奠定了区内的地貌骨架。

        第四纪气候的冷暖变化,在部分地段残留了冰川地貌,致使区内地貌复杂多样。可分为构造溶蚀地貌、溶蚀侵蚀地貌、剥蚀侵蚀地貌、堆积地貌等四种类型的地貌单元。

        在末世新纪元前的末法时代,神农架已初步查明有高等维管束植物199科872属3183种,真菌、地衣共927种,药用植物超过1800多种。

        神农架有脊椎动物493种,其中哺乳纲7目22科75种,鸟纲16目48科308种,爬行纲2目8科27属40种,两栖纲2目7科23种,鱼纲4目10科32属47种。

        神农架蕴藏着丰富的昆虫资源,还先后发现了30多种白化动物,如白林麝、白鬣羚、白蛇、白熊等。

        在神农架,动植物生命体多样化,有很多远古物种遗留下来,如果都出现血脉返祖,进化到高层次的话,那绝对是一个恐怖的现象。

        不过神农架,暂未出现有什么大妖,在庄有为重生前那三年,同样未曾听说神农架出现什么大妖。

        在重生那三年里,神农架最大的一件事,恐怕就是神农秘境的出现。

        神农秘境,便是庄有为这次探索的机缘所在,尚未到出世的时候,这里先不多说。

        庄有为进入神农架磨炼,有意寻找巫山北鲵、中华鬣羚,这两种远古时期流传下来的兽族。

        巫山北鲵,属于两栖纲、有尾目(蝾螈目)、小鲵科动物,雄鲵151毫米-200毫米,雌鲵133毫米-162毫米。

        或许进化后的巫山北鲵,体型会有较大的提升,但同样属于很小的物种。相比在神农架区域,另一种存在的中华大鲵来说,就实在小得可怜。

        中华大鲵体长可达1.8米,重100千克之上;大鲵起源于3.5亿年前的泥盆纪时期,素有“活化石”之称,是两栖类种个体最大的动物,在汉唐帝国属二类野生保护动物,具有很高的科研食用及药用等价值。

        只是据庄有为所知,中华大鲵的药用价值,比起巫山北鲵来说,那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