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节《大秦帝国》 (1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八节《大秦帝国》 (1 / 6)
        虽然老子、孔子、释迦牟尼他们的出生日期相差了几十年,但他们算是处于同一时代的人,他们都是东方的圣人,结局都不错。在同时代的西方,也出现了几位圣人,但其中一位却惨遭愚昧的同胞处死。

        公元前399年,被誉为“在所有凡人中最聪明的人”的苏格拉底被处死了,他的学生柏拉图为此写了个著名的寓言故事:一群人终年被束缚在山洞中,面朝墙壁,不能动弹。他们背后的不远处有火堆,但他们看不到,他们只能看到因火光而投射到墙壁上的影子,因此他们认为世间只存在这些影子,不存在其他东西。有一天,有一个人挣脱了束缚,他转过身体,突然发现了照出他们身影的火光,他大吃一惊。而当他尝试着走出山洞后,他更加惊讶了!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的多姿多彩、绚丽夺目!这令他如获至宝。他经过思考,得出结论:“世界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以前他们的想法都是错的。”他返回山洞,把他的想法告诉了其他人,但没有一个人相信他的说法,那些人坚持说世界上除了这些影子之外,别无他物。于是,他被那些无知的同伴们喷出的大量唾沫给淹死了。

        思维被束缚的人有很多,而且任何时代都有,他们的认知模式已经固化,永远停留在了一个认知层面。他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只有一个,不愿意接受新的理念,不会自我进化,甚至退化萎缩。哪怕到了当今的21世纪,这种人住上了高楼大厦,也和住在洞穴的原始人没有任何区别。这种人玩手机和石器时代的人玩石头没有任何区别!很多人被躯壳束缚了认知,在人的躯壳里认为自己是人,在狗的躯壳里就认为自己是狗。只有不断突破认知,达到神佛的级别,才可以不断进化,最终成为神佛,以各种物质为躯壳载体,在各种世界中遨游体验。

        (在二十一世纪,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人对人生意义的认知程度还停留在石器时代。人活着就是为了生存?用俗话说,人活着就是为了吃?拿着宝马钥匙的人从酒店出来,一边拍着肚子,一边和旁边的人说:“又把肚子吃圆了,我现在就剩这么点儿追求了。”这种人,无论是什么身份,在轮回中就只是一个认知固定的npc)

        众生都一样,都有思维(意识和心智),只是躯壳不同而已。量子态的神基本不受躯壳的限制和束缚。动物和植物也有思维(意识和心智),只是被躯壳束缚了,就像人遇到鬼压床一样,想动却动不了,更像人类有一种病,叫失神癫痫。这种病在过度换气时、情绪激动时或者劳累时都会出现,这种病没有先兆,在发病时会有短暂的意识丧失,突然开始,突然结束,发作时正在进行的活动中断,双目凝视,眼球短暂上翻,如患者在行走时突然呆立不动,如在说话时突然停止或减慢速度,如正在进食时食物就停放在嘴边不动,整个过程持续几秒钟之后突然消失。有这种病很危险,发作时不能独自过马路、骑车,长大了也不能开车。这就是(有问题的)躯壳影响(限制、束缚)思维的医学例子!

        柏拉图是打开思维框架的人,他在任何时代都可以快速进化为先知。他看过不少上古书籍,学到了很多知识,知道了有史前文明,知道了有理想国,知道了有精神恋爱。精神恋爱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容易让人得相思病乃至死掉,只有在高科技时代才可以实现——人们通过网络进行接触和恋爱。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甚至可以和虚拟人物进行恋爱,其他人也不会觉得奇怪,能够理解。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他研究了亚里山大图书馆中的史前文明资料后,写了一段话留给后人:“在世界的中心位置,早在希腊人栖居之前,就已经居住着金发碧眼的雅利安人了,他们在天空有月亮之前就拥有了这里的领土。”(这段话说明,在盘古大陆分裂前,希腊和东非地区是挨在一起的,都属于盘古大陆的中心区域。这段话还说明,“月亮”是后来才出现在天空中的,盘古大陆分裂之前的天空上只有离地球很近的“天”,那时“天”还没有远离地球成为月亮)

        亚历山大图书馆曾经是地球上最好的学校,其中收藏着大量上古资料和珍贵手稿。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很多圣贤都来此求学或讲学,但这座重要的图书馆马上就要被毁掉了。这是因为,月球中的圣星人决定在这时彻底回收、销毁地球上各种关于史前文明的高科技资料。圣星人的宇宙模拟器显示,从这个时代起,人类又将开始堕落从而导致毁灭,高级科技需要有德者拥之,厚德才能载物!高科技在高素质的人手里可以造福人类,在低素质的人手里就是祸害!因为德不配其位,必有灾殃!所以,高科技绝对不能被心术不正的坏人得到,否则世界就会毁灭!人类的各大宗教诞生以后也秉承着这样的理论,反对所有的普通人探索和掌握高科技,因为谁也不能保证高科技武器不会落入坏人手里。(在黄帝时代,神级外星人开始温和地限制人类科技的发展;商周封神大战时,是用武力进行回收;而秦朝时,是连资料一起全部强制销毁,因为这时的人类又要开始整体堕落了!)

        在神的指示下,位于欧洲东南方的马其顿国的国王——亚历山大发动了战争,相继征服了欧洲东南部、西亚、和北非,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图书馆位于北非的亚历山大城(现在为埃及的第二大城市,地中海港口城市),亚历山大帝国军团在征服埃及以后,几乎烧毁了所有的古埃及(上古中国)的古籍,亚历山大图书馆也在战乱中被烧毁了。

        为了“寻找自己”(几乎每个大人物都会经历这样的心路历程),亚历山大大帝在上古皇帝英灵所在的金字塔内独处了一夜。这一夜,他见到了其他维度的东西,这是神级外星人对他的各种提示,但他并没有完全领会神的旨意。当时的亚历山大帝国横跨亚、欧、非三大洲,可亚历山大大帝还不满足,仍然继续带领军队向东扩张。当他率领骑着大象的士兵攻打到印度地区时,天空中出现了很多飞碟,对象群进行空中打击,这是圣星人在阻止亚历山大的军队继续东进。看到神灵阻止,而士兵又因思念家乡表现出了厌战情绪,亚历山大大帝不得不停止对东方的远征,班师西归。如果亚历山大的军团攻下印度一带后继续东进,很有可能全军覆没。为什么?宇宙模拟器显示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这时的中原地区正处于兼并战争激烈频繁的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的军队的武器装备都比亚历山大军队的先进,而双方的军队人数更是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光是秦国的军队人数(50万人)就是亚历山大军队人数(5万人)的十倍!其次,亚历山大军队远征异域,路途遥远,行军路线所需经过的地区地形复杂,补给相当困难,而且他们还需要对付中原北方草原上那些行动灵活迅速的游牧民族。他们能不能在艰难的东进路线上坚持下来也是个大问题。再次,就算他们命大,真坚持下来了,可他们首先要面对的正是战斗力相当强的“虎狼之师”——秦军(亚历山大大帝于前336年至前323年征战四方,而在三十年前,也就是公元前356年,秦国的商鞅变法就开始了,秦军已经非常强大了!),何况秦国地理位置优越,四处都有雄关可以把守。最后,就算他们奇迹般地战胜了秦军,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时亚历山大军队和秦军也肯定是两败俱伤,而其他六个大国里随便一国都能把他们全部消灭。这样的历史进程是偏离轨道的,因此神不容许这么做!

        在回收和销毁西方高科技资料的同时,圣星人也在回收和销毁中原各国的高科技资料,很多有心人也发现了各种史前资料(工具书、科技书、历史书等)在一点一点地神秘消失,因此他们开始整理收藏各种史前资料并学习传承,鬼谷子和墨子得到了不少资料。制造各种机器的碎片资料为鲁班所得;关于机器动物的碎片资料流传之后被诸葛亮所得,其中就有“木牛流马”;医术资料为扁鹊所得。还有一本历史书,后人称之为《竹书纪年》,记录了从黄帝时代到战国时期的历史,其中记载了中国最早的地震记录,就发生在尧的时代。(《竹书纪年》是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共十三篇。其叙述了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按年份记载了89位帝王、1847年的历史,对后人研究上古历史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竹书纪年》本来是战国时期魏襄王的墓葬品之一,在秦朝建立之前就被埋在了地下,因此幸运地躲过了秦朝的焚书灾难,在西晋时(公元279年)因盗墓贼“不准”盗墓而被发现,但在宋朝时失散开来,后又被重新收集整理,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可信度和史料价值)

        中国能工巧匠的祖师爷——鲁班,本来叫公输班,是姬姓公输氏,是周王室的后代,他可不是普通老百姓,因此他才能接触到散落在地方图书馆的上古高科技资料。在当时,书是很贵重的东西,普通人根本读不起,更没有机会看到上古科技资料。由于公输班生活在鲁国,所以他出名以后,其他国家的人称他为鲁班。(齐国、鲁国位于今山东一带,所以山东被人们称作“齐鲁大地”。现在的山东博物馆里有个纪录片,说鲁班制造的木马可以行走,在套上皮以后,和真马几乎一样)。鲁班制造的风动力木质飞行器可以在天上连续飞三天以上,如果载人(有了载重)也可以飞上半天时间,完全可以应用于巡逻和侦察。

        当宋国国王听说鲁国有“飞机”这样的神奇东西以后,就委托墨子做一个更大更好的飞机。墨子是谁?相当于今天的华为或小米老总!他当时已经把上古科技消化吸收并转化为民用事业,开办了当时中原地区最好的民办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数千名高素质的员工。这些员工是经过严格的岗位培训的,不但精通上古科技,还精通木工,这是因为上古精密机械都是木制的,要想掌握相关制造方法就必须得精通木工。墨子的企业会接到来自各国的大量订单,主要是攻城或守城的大型机械,员工们在生产加工时,为了干活方便,都是穿着短衣服,和现代人的工作服构造差不多。墨子的团队用了三年时间才把“大飞机”做好,买家验货时进行了试飞,结果这架“飞机”只飞了一上午就因为零件磨损太快而掉了下来,摔了个稀巴烂。最后买家给了差评,墨子退款了事。后来,由于墨子在各方面的理念都太超前,不适合当时的社会,所以他的企业没过多久就倒闭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