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白起传 第六十二回 (1 / 3)
第六十二回:“和氏璧”隐施诈术,蔺相如“完璧归赵”
就在他酝酿此事时,突然间平地一声惊雷响过:燕国以乐毅为上将军,号召赵、韩、魏、秦等国合纵伐齐。赵、韩、魏等国出于结盟的目的,一致响应——他们与燕国四方联起手来,一方面确实是为了伐齐,同时却也是在震慑秦国:若你秦国再对我三晋逼得过急,“合纵伐齐”完了便是“合纵伐秦”了!因而,秦昭襄王迫于压力,也派出军队积极参与,想借此机会与那结怨已深的三晋恢复关系。
结果大家也知道了。在乐毅的指挥下,齐军大败,退出了与秦国争霸的舞台。而赵国则趁此夺取了河间、阳晋等地,国势更盛,随后因乐毅被逐,燕军大败,赵国顺理成章地坐上了“山东第一强国”的宝座。
国势强还只是一方面,毕竟赵武灵王时赵国已然崛起。在趁火打劫齐国的过程中,赵军将领们在战火中得到了锻炼,量产出了一批名将,其中又以廉颇最为强悍——其与齐军交战,攻必胜,守必固,一时风头仅次于“上将军”乐毅。在大胜回朝后,赵惠文王对他更为器重,拜其为上卿,行使赵国大元帅权职。
这样的国家,这样的大将军,自然不是好惹的。秦昭襄王见此情形,愈发想要将自己的“诈术”计划推行到底。白起自然是厉害,让他率大军强攻赵国也未必不能取胜,但这样一来,必将引发与赵国之间的大决战!——太过仓促,太过冒险了。
相比之下,还是“诈术”好:成本小,见效快,无后遗症,就这么着吧。
主意既定,接下来还需寻个由头,当然,并不难找。
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不知从哪搞来了块宝玉,名为“和氏璧”。此玉原在楚国——张仪还为这块玉还差点被人打死,结果到了这时,落入了赵王之手。
细看这玉,光润无暇,滑胜丝帛,又因体型极大,需动用双手方能握之,端的是块无双宝玉。除此以外,还更有其他妙处:冬则暖,夏则凉,萤虫远而避之,故而更是无价之宝。秦王听说了这事,便派人去赵王处索要此玉,当然,赵王也不傻,这等稀世珍宝岂会随便送人?对此,秦王开出了优厚的条件:以十五座城池,换这块玉。
参照之前的齐国、魏国,可知十五座城池,大约相当于五分之一的赵国国土,这等优厚条件下,赵王若是还不肯换,可就真是“不爱江山爱宝玉了”。
那么,岂不是秦王不爱江山?
当然不是!秦国虽说先前通过伐蜀,伐韩,伐魏,夺下了城邑无数,但秦王怎会智令昏庸,拿将士们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国土去换一块不能吃,不能喝的石头?——再美丽的石头,终究是石头。
他这番举动,只因心中早有打算:且看赵王对这事如何处理。若是不肯用玉换城,定是外强中干之辈;若肯用玉来换,那就是胆小怕事之徒。
嘻嘻,若他真将玉送了过来,我偏偏不给他城池,看他怎办?若能因此激得他怒起,大举发兵来攻,那就太完美了——白起将军,上!
“和氏璧”的背后,是一场酝酿已久的阴谋。
赵王那边很快传来回复:玉可送上,另派一人前来受城,请秦王切勿失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