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乐毅传 第五十四回 (1 / 3)
第五十四回:齐王因怒不与粮,达子兵败身战死
达子领着这支士气重新恢复的军队向临淄城北的济水方向行军,不日就到了距离燕军不远处。乐毅这时已率军完全渡过了济水,安营扎寨完毕,探知大队的齐军来到,有意试探这支齐军的底细,便派出一支上万人的偏师前去佯攻了一通,结果齐军阵势严密,丝毫不为所动。
随后,他派出的暗探来报:“此次齐军统帅便是上次在济西时率军撤退的小将军达子。此番他得了齐王任命,率军二十万前来迎战。”
乐毅听后叹道:“齐国名将辈出,历来强盛,果然有些道理。一个小小偏将,初当大任便能独率二十万大军而阵势不乱,实属难得。”
一声感叹后,他随即出招。
细说乐毅的对策前,还得回过头去说前几日的济西之战。那一日,二十万齐军战败后,侥幸逃回去一半,剩余的十万人又被合纵伐齐的五国联军给砍杀了大半,再剩下的,自然是全部作了俘虏了。
下面我们来简述下那个时代的俘虏们。
俘虏:即战败后逃跑不得,被获胜方擒获的士兵,一般情况下只要有战事,就必然出现俘虏。在春秋战国时,由于各国刚刚踏入封建社会,奴隶体制还尾大不掉,因此对待俘虏的方法一般是野蛮的抓回国内充当奴隶。这种情况下,很多小国臣民可就惨了,他们中一些人本在国内养尊处优,结果国家太小一不留神就给人灭了,他们也便成了俘虏,最终作了奴隶。更惨的是,这类命苦的亡国奴们还得背上一个屈辱的称谓:“贱民”。
(那时贱民地位极低。法家高人申不害就是贱民出身,他才华横溢,可就因为这一身份迟迟得不到韩懿侯重用,差点屈杀在韩国,幸好后来的韩昭侯不拘一格拔绰人才,他才得以最终名流青史。)
战国七雄相对强盛,一时不容易遭人灭掉,但强国的俘虏们往往下场却更惨——大国之间发生战事时,一般擒获的俘虏都是数万甚至数十万,敌国为了防止该国的大批俘虏不好控制,会用最简单的手段来对付他们:杀!
(长平之战,赵国战败,四十万赵军被秦军擒获。为了除去山东各国中最强劲的对手,最终秦军将四十万赵军全部坑杀。这是后话,到时我们会再细说。)
以上种种,只为说明一件事:那时的俘虏基本上都没好下场,被抓住只能怪自己运气不好了。
济西之战后,燕军擒获了上万名齐军战俘。部下问乐毅该如何处置这批俘虏时,乐毅答道:“牢牢看紧,但切不可慢待了他们,一日三餐与燕军士兵同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