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传 第三十一回 (1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孙膑传 第三十一回 (1 / 5)
        第三十一回:魏惠王初登大位,秦献公趁火打劫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真正的勇士,虽经历万千磨难,依然能百折不挠,成就伟业。

        先接上文。

        话说当年吴起先后就仕于鲁、魏、楚三国。其中鲁国弱小,撇过不提;魏、楚两国则都凭借吴起的文韬武略先后强盛一时。而随着吴起离去,这两大强国也先后衰弱了下来。

        先看楚国。吴起被楚国贵族们乱箭射杀后,虽然继位的楚肃王惩办了那些作乱者,但也顾虑到楚国的贵族一党毕竟根深蒂固,又下令车裂了吴起尸身,终止了“吴起变法”,算是对吴起和楚国贵族们各打五十大板。楚国的崛起之路也就此被打断。

        魏国的状况更是糟糕:随着当年楚、赵联军的一番猛打猛攻,魏国多座城池失陷于他人之手。虽说在吴起死后魏武侯先后派兵收复了大梁、棘蒲等地,但魏国昔日的霸主地位已经岌岌可危。

        魏武侯逼走了吴起已算失策,但他最大的失策还不在于此。

        吴起死后十二年,魏武侯也离开了人世。他临终前目睹着昔日天下无敌的大魏国在自己手中日益衰弱,心有不甘,却忘了最重要的一件事:立太子。

        结果武侯刚死,魏国立即大乱。

        武侯有两位嫡子:长公子魏罃和二公子魏缓。由于魏武侯临终前没有确认好继任者,因此他死后这两大公子立即展开了夺位之争。长公子魏罃身为长子,得到了大多数老臣的支持,在争夺中占了上风,逼得二公子魏缓逃离了魏国。

        按说魏国之乱应该到此结束,谁料真正的大乱这时方才开始。

        魏缓一路向北逃到赵国,请赵成侯(赵敬侯之子)出兵帮助自己夺位。赵成侯继承了先父对魏国的仇恨,见大好机会送上门来哪肯轻易放过,当即答允下来。他修书一封送到韩懿侯(韩国国君)手中,约定共同进攻魏国。

        韩懿侯也有心削弱魏国,便舍弃了和魏国多年的同盟之谊,果然出兵前去相助。可怜的魏罃才刚刚上任,哪有能力阻挡这两国的贸然夹击,魏军仓促间与韩、赵联军大战于浊泽(今山西运城一带),大败特败,可怜的魏罃更是被韩、赵两军给团团的包围在军营当中,插翅也难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