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传 第十七回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吴起传 第十七回 (2 / 2)
        却说卫国有一青年,年方二十出头,名叫吴起。若说起他的童年来,可以说是“大幸”,也可说是“大不幸”。

        “大幸”者,其父是卫国富商,积累得金银无数;那何为“大不幸”?——其父虽善经营,但去世得早,早在吴起年幼时就撒手去世。

        少年丧父,却又有的是钱,这就是造成吴起“仗剑杀人”悲剧的主因,正所谓“子不教,父之过也。”——因没父亲管教,少年时的吴起就不学无术,到处鬼混,整天忙一些不健康的娱乐活动:诸如挑衅闹事,聚众斗殴等。在当地算是有名的刺头,属于“狗不理”级别的问题儿童。

        终于,他闯了大祸——他杀人了。

        他非但杀了人,而且数量还比较恐怖:三十多个。

        “故意杀人”这项罪名放在任何时期都可说是罪不可赦,何况是杀了这么多人,难不成他疯掉了?下面我们来分析下他的杀人动机。

        原来,吴起虽说是个“小流氓”,但他却是个有理想的小流氓。别人耍流氓,无非是调戏个良家妇女,或者赌赌博,打打群架什么,总而言之,都是只追求过把瘾的小角色;但吴起不一样,他虽然也是个流氓(估计还是流氓头子),但他耍流氓的最终目标是成就大业,出将入相,属于有理想的大角色。

        在今天,富豪们地位崇高,是我等草民崇拜的偶像群体。但在古时,由于历代帝王大多执行“以农为本”的基本国策,商人们的地位都很低。任你再有钱也没有用,我就是看不起你,你能咋样?这一现象,一直贯穿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晚清的胡雪岩即使富可敌国,但也是花了重金,就图得个“红顶商人”的头衔)。吴起眼看自己虽有万贯家财,却始终不受人待见,非常的郁闷。

        好在钱是死的,人是活的,他很快便有了办法:一方面,他仗着财力雄厚,到处拉拢能人异士(其实也是混混),然后领着这些人到处聚众闹事,欺负个小李、王三麻子什么的,显示出自己的能力(亏他想得出来);另一方面,他花了重金(千金),结交当时的卫国重臣,告诉他们:我吴起有的是钱,只要你们能帮我谋求个一官半职,少不了你们的好处!

        照他这么个搞法,就是钱再多也有花完的一天。

        很快,吴起就把父辈遗留下来的万贯家财挥霍一空。而收了贿赂的那些卫国重臣们也实在不仗义,竟然都收钱不办事。“小富翁”吴起很快山穷水尽,却芝麻官也没捞到一个。

        那些狐朋狗友一看吴起没钱了,态度也就没以前那么好了。人家到底是看在钱的份上才跟着你的,你现在吆三喝四的,却拿不出实在玩意儿来,让我们还听你的?没门!

        当年被吴起欺负过的王二麻子等人,刚好趁着这个机会,也开始反攻倒算:小子,如今你无权无势又无钱,看我们怎么收拾你!

        吴起是个耿直汉子,哪受得了这个气。有一次酒喝多了,就借着酒劲发酒疯,一口气把那些不再听话的小啰啰们全杀了。王二麻子等人一看吓傻了,赶紧上报官府,请求上面来人为民除害。

        如此一来,吴起便成了人人喊打的“通缉犯”。好在很多卫国官员都收过他的重金,因此倒也逼得不紧,只求他早点离开卫国境内,图个耳根清净就好。

        看到儿子闯了如此大祸,吴起的母亲大为震怒,亲自用大棍责打他。而吴起非但不知错认错,反而态度咄咄逼人——他将自己手臂咬得出血,指天发誓道:“我吴起如果不能出将入相,誓不归来再见母亲。”

        眼看吴起如此自残,他的母亲心如刀割,便欲挽留儿子:“如今为母尚有金银若干,只要打点得当,我儿可以渡过此难。”

        吴起不为所动。发完誓后,他便扔下仍在痛哭不止的老母,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卫国。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