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深藏不露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4章 深藏不露 (1 / 3)
        今为太平兴国五年,北宋当朝君主为□□皇帝赵匡胤之弟赵光义,史称宋太宗。太宗皇帝本名赵匡义,为避其兄长名讳,方改为赵光义。当年杨业原为北汉勇将,赵光义兵临太原,杨业拒绝降宋,守城苦战,赵光义爱其忠勇双全,力抚杨业想将其收复。杨业为保全城中百姓,开城受降,迎接宋军入城,更被赵光义授为右领军卫大将军,赐天波府。

        雁门关大捷之后,杨业无敌的威名更加远扬,辽军一看到“杨”字旗号,就吓得不敢交锋。所谓树大招风,杨业立下大功,自然会引起朝中其他臣子的妒忌,于是经常有人上奏弹劾杨业。赵光义本就爱其忠勇,敬其仁德,加上如今正要依靠杨业保卫北宋、抵抗辽军侵犯,根本不理睬那些诬告。更坦然地把那些奏章封好,派人送给杨业,以示对其的绝对信任。这次赵光义带着诸多大臣畅游天波府,更向文武百官显示了他对杨家的重视。

        皇帝出行,阵势自然非比寻常,身后无数官员,宫女、太监以及侍卫相随,整个队伍浩浩荡荡。前方两名宫人举牌开路,天波府的下人跪满了两侧,全部恭恭敬敬地匍匐垂首,不敢相望。杨业领着一家大小早已恭候多时,见到宫人已到,立刻跪地,垂首相拜,齐声高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只见队伍中挺身走出一名男子,黄袍加身,广袖博带,威风凛凛。赵光义今年已经四十一岁,可看上去却像三十多岁,剑眉长眼,目光狭长而深邃,嘴角微微上扬,不管是眉宇还是身姿,举手投足间尽显帝王风范。赵光义温和一笑,可眼神依旧深沉老练,透着一种王者独有的尊贵,“杨爱卿不必多礼,诸位都平身吧。”

        谢之后,杨家众人都起了身。杨业垂首作揖,道:“承蒙陛下厚爱,竟劳圣驾亲临天波府,实在荣幸至极。”

        赵光义淡然微笑,忽地眼睛一亮,目光挨个从杨家七子身上扫过。只觉得这些少年个个容貌俊美,气宇轩昂,仅仅站在一起就吸进了所有人的目光,那般耀眼。他道:“杨爱卿身后的便是你的几个儿子了吧?都传杨大将军不仅无敌威猛,还生有七个俊俏风流的儿子,今日一见,个个出类拔萃,果然名不虚传。杨爱卿真是有福气啊!”

        杨业垂首笑道:“陛下说笑了,微臣的这些儿子顽劣得很,□□都来不及了,怎能配得陛下圣言称赞。”

        赵光义哈哈笑了几声,道:“杨爱卿你就不要谦虚了,朕要是有这些个儿子,恐怕做梦都能笑出声来咯。”他浑身上下透着一种不可侵犯的华贵,气势强大张扬,话语间却很亲切幽默。

        杨业笑道:“臣已备好宴席,还请陛下移驾。”

        赵光义微笑颔首,负手昂首行去,身后众人相随。杨家上下站在一侧,抬手请之,尽其礼数。呼延沁也静静跟在父亲身边,只见诸位官员前列永远是潘仁美,赵普,卢多逊以及呼延赞等朝中重臣老臣。说到这潘仁美,此人身着官服,胡须髯髯,行走在队伍间面容深沉清冷,看不出喜怒,亦揣测不出心中所想。而潘豹跟随在父亲身后,一样的深沉冰冷。只是不同的是,他的眼神隐隐流露出年轻人独有的傲气,狭长阴险。昂首经过杨家人身边的时候,目光冷冷地扫向七子,嘴角微挑似在冷笑,几分嘲讽,几分蔑视。

        如此强烈的煞气扑面而来,七子怎会感受不到,个个敌视地盯着潘豹。杨七郎默默对天白了一眼,冷哼一声,“一股骚气!”

        宴席设在殿堂,布置得花团锦簇,华贵明亮。堂内两侧摆满了几案,也坐满了大大小小的官员。杨业陪着赵光义谈笑,七子则默默地坐在宴席中陪着。而妇道人家不便广而堂之地露面,便不见佘赛花与杨八妹的身影两人早已退下了。

        主席上的自然是赵光义了,而离他越近的无非是皇亲国戚与显贵重臣,他们虽然谈笑风生,可筹光交错,个个目光不曾离开过皇帝,暗自留意君主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他们不仅要逢迎着那个权力最大的人,跟着他的意思点头或微笑,而且还在忙于彼此间的明争暗斗,言语相互弹压或刻意奉承。唯独杨家七子丝毫不理会周围,也不与人交际,只自顾自地饮酒吃菜。

        杨七郎与杨六郎盘腿坐在同一个几案前,一个专心饮酒,一个埋头敲杯。杨七郎放下酒杯,摇头叹道:“你说这些人假不假,一个个眉来眼去的,眼珠子都快飞出来了!”

        杨四郎则与杨五郎坐在旁边一桌,杨四郎垂眸不语,杨五郎看了眼对面脸都快笑僵的那群人,笑道:“官场不就是这样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你送我一瓶毒酒,我便回赠你一支毒箭。唉,累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