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零五章 混水摸鱼 (4 / 5)
无论如何,民国中央政府竟然和内陆社会没什么关系,听着总有点匪夷所思的感觉,而现实却又让人无从辩驳。
这些碎碎念的细节说明了什么呢?一个悲催的事实:孙中山、**脚下的“六便士”——民国的土地上的人,物,结构,形态,都并不比明代的社会好到哪里去。
脚下的土地还是那个土地,时代巨变又事起仓促,在没有外来思想的强力介入条件下,领袖们只有本能地从传统智慧里,寻求治术。
那些传**,它们又都是些什么呢?
它们的土壤里,能长出现代组织力量吗?
面对波诡云谲的时代激流,它们真的像今人吹嘘的那样仁者无敌吗?
王亚樵作为斧头帮的掌门人,一般都是在幕后策划,很少亲身参与暗杀行动,而在他的手下中,最能干也是最神秘的,当属华克之。
华克之1902年出生于江苏宝应县的一个富裕家庭,从私塾到大学,一直都是老师眼里的品学兼优好学生,如果生活在和平年代,他可能会成为一个出色的学者、商人或者地方官员,但是在那个风雨飘摇的乱世,谁都无法将自己置身于那场风雨之外。
受父亲和老师的影响,华克之最先信仰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在北伐战争之前就已经加入了**。1927年北伐军占领南京后,25岁的华克之还成为了**南京市党部的青年部长。
但是,**发动四一二**事变后,华克之非常愤慨,怒斥**的反动行为。后来因“涉嫌通共”,华克之被逮捕,经过**左派元老的营救才出狱。
出狱之后,华克之来到上海,结识了几位**左派人士,和对**同样失望的知交,其中就包括王亚樵。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华克之认为,日本侵略者图谋中国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而**却仍然执迷不悟,继续对日本采取纵容政策,因此必须要杀掉**,才能一致对外。
客栈前几天介绍过孙凤鸣刺杀汪精卫的故事,其实在那场震惊全国的刺杀行动中,真正的幕后总指挥,就是华克之。而且,华克之的刺杀目标其实是**,只是阴差阳错,让汪精卫成了**的替罪羊。
“刺汪”案发生后,**得知幕后主使是华克之,怒不可遏,悬赏10万大洋,要他的人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