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骨鲠在喉 (2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76章 骨鲠在喉 (2 / 5)
        按照80年代末美国出版市场的行情,年度畅销榜前三的著作,多半要够到年销量200万套吧,相当于一年内5%的美国家庭都会有买一套。

        这种书基本上不会是文学作品,反而以商业著作和历史社会类的通俗专题为主——80年代的美国,也是颇流行过一段成功学的。只不过后来等中国开始流行成功学,美国那边早就过时了。

        首日七八万,后续一个周末三天每天平均五万,仅仅一个星期下来,《创新者的窘境》总销量就突破了30万套。而且听说订阅者与《华尔街日报》等精英媒体的用户高度重合。

        《华尔街日报》有20万的常年订阅用户,虽然人少,却是全球商务和投资精英,这些人的反应速度是最快的。所以哪怕为了防御性的目的,也会批判地买一本顾骜的著作看看。

        第二周,因为积压的专业人士购买力被释放完了,销量顿时骤减了一大半,大约一周只有十几万销量。

        按照时代集团的估计,首月剩下两周,也能保持在十万以上,那就相当于首月总销量有70万套。

        就算后面成绩再衰退一些,上半年剩下几个月平均一个月20来万、下半年每月10几万,加起来也能轻松满足“全年200万”这个进全美年度畅销榜前三的指标了。

        ……

        见到麦克纳马思和时代系的下本力挺,跟着顾骜一起来美国的萧穗,看了也是暗暗心惊。

        她估算了一下,光是时代系花下去的推广媒体资源,怎么也值得好几十万美元了,今年后续的宣传开支都算上,可能要过百万。

        百万美元对于顾骜当然不算什么钱,对于时代集团也不算钱。但只是出一本书的话,卖再火利润也很难平掉这部分成本。

        萧穗自然不能理解麦克纳马思为什么对顾骜这么仗义了。

        她完全看得出,顾骜原本在美国科技产业界虽然也非常有影响力,但绝对还没到“出一本商业管理和投资理念方面的专著,就让《华尔街日报》的20万订阅用户全部跟进买书”的程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