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6章 幕后 (2 / 4)
加上他前世是个工科生,这两年多来他是真心觉得学到了东西。尤其是把前世通过地铁上听a课程得来的零散心得,系统化地梳理了一遍,塑造成一个文理全才。
坚持上课和补习之余,顾骜每天还有两项必定会做的事情。
一个是每天花几分钟跟萧穗煲煲电话粥,放松一下神经。
另一个就是给钱塘的姐姐,以及马风打电话。
电子厂那边的事儿,马风随时会就近帮顾骜盯着,这些日子下来,马风也成长了不少,至少懂得处理各种供应链管理上的突发事件了。
很多搞不定的事情,也让马风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于是如饥似渴地找《亨利福特传》这种英文原版的企业家传记来看。
这种书当然不能作为专业的企业管理教材。但如果不考虑市场开拓、只弄弄供应链管理,亨利福特那点老掉牙的经验还是够用的,至少对于只学过英语、没学过管理的马风来说,颇有补益。这都是带着问题、带着现实中遇到的困难去学习,与漫无目标的提前学习,效率不可同日而语。
而姐姐顾敏,则要帮顾骜盯着钱塘那边的新产品开发进度当初的“雷电战机”之所以靠杨自豪、鲁运达两个浙大本科生一个半月就搞定了,那只是因为有了西角友宏的半成品可以学习,大伙儿只是移植一下,外加修修补补。
这支萌芽一般的开发团队拉起来之后,从10月份开始,顾骜就加大投入,争取让大伙儿花3个月时间,按他的设计指示,作出两款从头到尾、由软到硬,都由中国人自主设计的电子街机来。
为此,他当时就私下拿钱让姐姐再拉两三个开发人员进来,甚至最后还拉了一个浙大的年轻男老师,名叫严磊。
是个60年代中前期、十年不可描述前、正牌通过高考的大学生。搞电机的,69年读研毕业留校任教——也就是跟韩婷那种年纪和受教育经历。
60年代,国内大学是没有电子系的,只有电机系、电气系,因为当时集成电路在欧美也才是刚刚出现不就的新鲜事物。所以如今新的电子系的老师,大多数都是当初学了电机系、后来随着技术进步,跟学生们一起慢慢摸索,学了几门电子相关专业课,就转过来的。
即使这样的人才在电子设计方面也是跟学生几乎一起学的,但毕竟其他专业基础扎实,也懂点儿研发工作的规划管理。一旦团队扩大,不再是“每个人单干研发一个项目”时,这样有点权威、有点想法的人才便很重要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