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王令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 王令 (2 / 3)
        “今日已是四月第八日,原定本月十五日下达动员集结,五月十日进秦,故而只可提前七日。”鄂焯道。“这四日输运司便查水文,知此时水虽尚浅,但仍可行舟。”

        气候永远是影响军事行动、尤其是影响大规模军事行动的第一因素。成介此前提议八月进攻,除了就粮于敌外,另一个没有明言的就是八月进攻可以避开长江中游地区四月开始、六月末达到顶峰的雨季。用后世的术语,就是避开梅雨季节。

        虽然这个时代长江流域的植被没有遭到大规模的破坏,但暴雨之下,洪水冲毁城邑、破坏道路那是很常见的事情。如果秦军趁机以水代兵,一样可以迟滞楚军的进攻速度。八月已是夏末秋初,秋高气爽,天气干燥,最合适行军不过。

        不过楚军的野心不仅仅占领旧郢,还想进兵蓝田,直捣咸阳。丹水成了最重要的通道,为确保舟楫吃水深度,只能将进攻时间提前至五月初。四月下雨不久,此时云梦泽泽水太浅,不宜通行战舟,五月之后云梦泽泽水大涨,战舟可以不通过汉水,直接从泽内北行至竟陵。

        以后寝作喻,夏浦(今汉口)是路门,竟陵是寝门。要到寝门先要登阶,登阶之前要闯过路门。夏邑筑城之前,江对岸的夏浦只是个小邑,夏邑筑城五十里后,秦人在夏浦筑三十里城。夏浦后方七十五里的汉汭(rui,即汉水与溠水交汇处。溠水南出桐柏山,过唐、随二县流入秦境,穿安陆县汇入汉水),也建有城邑,舟师随时可以阻塞汉水通道。秦人如此设防,楚军只能是从长江往北穿过云梦泽直入竟陵。

        鄂焯的解释诸敖没有异议,水深水浅这是实际,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如此说来,大王不过延迟七日?”昭黍接着问。

        “然也。”郦且道。“大王心知我军五月攻秦,定能在五月前赶赴夏邑。便是延误,也不过延误日,于战局无碍。”

        “那秦军如何?”蓝奢问秦军。“赵军大败,我军猛攻旧郢、南阳,秦军何时回援?”

        “以今观之,秦国急欲灭赵,故而阻塞鸿沟、南济诸水。我军若能在攻秦之前清除阻塞之舟楫,攻秦时战舟封锁大河孟津、委粟、西沃、牛口诸渡,邯郸以南之秦军只可从河东道退回秦境,陆路至新田沿汾水入大河,从风凌、大禹、茅津三渡至大河以南,出崤山雁翎关沿橐水(今青龙涧河)至洛水,宜阳、洛阳,再从洛阳往南行至南阳,此逾一千八百余里。若其每日行军六十里,需三十日方可至宛城……”

        在郦且的描述中,因为楚军战舟扼守三门峡以东黄河上的所有渡口,因此秦军只能往西退至汾水流域,最近也只有从三门峡西北的茅津渡南渡黄河,渡河后走南崤山道,出雁翎关进入洛阳盆地,再从洛阳盆地南下,进入南阳盆地。因为是内线行军,估计每日可行军六十里,所需时间为三十天。

        三十天再加上决策时间、军队集结时间,路上的各种意外和延误,真正进入南阳盆地的时间应在四十天以后,有火药爆破,四十天足够楚军横扫汉水沿线。

        “……,然此需我军偏师集合魏齐两军,以诱秦军集重兵于共邑。”郦且回答完后,再一次说明偏师的重要性。三国必须做出全力以赴的姿态,才能诱使秦军把剩余的兵力集结在白陉附近的共邑,阻止三国联军救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