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五章 恪守 (2 / 3)
三国当中,楚国的积粟是最多的,超过七千万石,节省可以吃一年半,不节省那就只能吃一年零四个月。只是齐国人多,三国的积粟加起来,也不够三国人吃一年。
项燕实际也知道三国糟糕的积粟现实,他就要出言争辩时,熊荆又拦住了他。“且这是三国之积粟,赵国已经粮尽。去岁宿麦又未种,上将军以为明年赵人以何为食?”
熊荆这个问题终于把项燕心里最后一丝挣扎消解。有赵国在,四国勉强能说与秦国势均力敌,如果较真,那当然是四国弱于秦国。以秦国的人口,即便败于共邑,几年过去也就恢复了,可如果赵国死的人太多了,没有赵国在大河以北硬扛秦国,仅靠三国是很难维系天下局势的。
“楚王之意是要输粮于赵?”魏增难以置信的看着熊荆。
“然也。”熊荆很自然的点头,“四国一体,救赵即救己。且大战之后必有大疫,眼下天寒,疫病不出,明年**赵人无以为食,将生大疫。三国必要从大河输粮于赵,魏国与赵国同出三晋,不会吝惜粟米吧。”
“这……”魏增本以为秦国退兵,救赵之事就结束,没想到还要运粮。“寡人自然不会吝惜粟米。然则,赵国人丁甚多,尽魏国之力,也不能救赵。”
吞燕以后,赵国人口五百多万,五百万人口一个月就要吃掉七、八百万石粟米,何况是开春到秋收有大半年。魏增心疼魏国的粮食,且就是魏国的粟米全部运到赵国,也不够赵人吃的。
熊荆则忧心运输,哪怕每人每月吃半石粟,五百多万人每个月也要两百五十万石,这么多粟米三国运输不了。运输不了的结果就是战争中没有死去的赵人,很可能将在随后的饥荒中饿死。想到这里熊荆再道“三国之粟足够赵国食半年,只是粟米虽足,如何输运?”
“大王忧心过矣。”正寝里廉舆等人心中巨震,感激的眼泪忍不住掉落下来,田洛则以为过。“赵人未必大饥,既是大饥,亦是半年而已。待九月、十月收粟,大饥自去。”
“救赵乃为赵国抗秦。今赵国抗秦三年,秦军虽退,若赵人死于战后大饥大疫,救有何用?”熊荆反驳道。不过他也不与田洛过多争辩,“此事当尽早议于三国之朝堂。”
四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很多事情都可以彼此沟通协调。熊荆虽然忧心赵国战后大饥大疫,那也只是忧心而已,如何运粮、如何防疫,这些事情都要四国协商解决。
项燕不再要求出兵,明堂里气氛顿时一松。魏王魏增身后的魏息在他耳边悄言几句,作为地主的魏增示意熊荆后举爵“秦人已退,三国救赵成矣。请君满饮此爵。”
“为楚国贺!为大王贺!”魏增、田洛、廉舆等人举爵道。
“为四国贺!为关东贺。”熊荆很得体的相答,随即就把爵中之酒一饮而尽。
酒总是让人兴奋,这时候女乐、优伶也被魏息召了进来,一时明堂内钟乐歌舞大起。韩国、还有魏国的大梁,春秋时乃是郑地,所谓郑卫之音,听不知倦。严肃如项燕,听着听着手也禁不住合着乐色打起了拍子。乐舞之后,又有俳优侏儒上场,这些人并不来是跳舞的,而是来逗乐的,很快正寝之内便笑成一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