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大试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三章 大试 (2 / 3)
        萧何入席的时候,却见草地上插了一块牌子,上书‘沛县’两个大字。再看座席,矮几一角贴着一张淡黄色小纸片,上书‘沛县、卢绾’四字,又看下一席,黄纸上写着‘沛县、刘邦’四字。沛县来郢都大试的读书人不少,雍齿说共有一百八十四人。他在找席位,其他人也在找席位,坐下的人越人越多,他终于找到写有‘沛县、萧何’的矮几坐下。

        昔日青草地,今日大试场。草地尽头的郢都大市不但停市,哪里据闻也做了考场。萧何极目西望时,钟声敲响,众人正值不解,宫闱里出来一队寺人,每两名寺人跟着三、四名竖子,寺人手里捧着刚刚下发的考卷,他们有些入大市、有些入草地。

        在沛县一百八十三名士子多注视中,寺人、竖子终于赶至身前。几个人一来并不说话,只是清点入试人数,把未曾入席的几上的那种黄纸揭了下来。须臾,钟声再响,为首寺人对众人一揖,道“寺人围、更,监考沛县之试。大试须知

        其一、大试并非选官,而是考选乡师,优异者可入郢为学,学成返乡为教,望你等切记。

        其二、大试为两个时辰,晏食起,隅中止。隅中时钟响,你等将试卷交于老奴处,切莫耽误。本次大试老奴出宫入宫皆有定时,过时不至将罚,故而不候。

        其三、大试钟响一刻钟,迟到者不可入场,晏食未完,不得交卷。士子如厕者可。

        其四、大试期间,士子不准喧哗,不准交头接耳、左顾右盼,不准夹带、旁窥、抄袭或有意让他人抄袭,不准传抄……”

        考前须知没几条,寺人很快就念完了。可士子们听得新奇,如此考试也很新奇。至于做官还是为乡师,众人心里早有掂量。毛遂自荐那般,大家现在要的是大王将自己装入囊中,以求颖脱而出。真颖脱而出了,他日为官必不在话下。

        试卷终于发下来了,印书之器印把试卷印得极为精美,最让人诧异的是上面的字并非楚字,而是宋字,题目更绝,第一题便是可知宋国国祚几岁?试例举你所崇敬之宋国人物,且说出崇敬之原委。

        宋国国祚几岁?萧何一时间懵了。他不但想起了亡国四十九年的宋国,更想起了亡国三百六十年的萧国,他的先祖便是萧国人。族长每每祭祀,都会念及三百多年前的萧国,而他的加冠礼,也有同样的告诫。

        试卷上并非只有这种题目,后面更有算术,亦有五经诗赋。整体而言都不难,算是比较浅显的学问。唯一让萧何感到困惑的是这么一题拔苗助长、守株待兔、野人献曝、智子疑邻……,各国为何常取笑宋人?

        “见过大王。”大市、城中荒草地上挤满了大试的士子,考试快要结束的时候,换了装束的熊荆出来巡视。大王换了装束寺人也认得出来,他们正要行礼,却被他拦住了。

        熊荆就是想来看看,这样的考试对楚国来说是第一次。两万多名士子,大概有十分之一到十五分之一会被录取,录取后他们将成为第一批师范生,在郢都师范学校学习一年半至两年,而后毕业,后年秋天开始正式教学。

        留给楚国的时间并不宽裕,培养教师的时间却很长,但再不宽裕,培养教师也要花这么多时间。在乡村,教师是很重要的,地位等同于巫师,或者牧师,受到所有人都尊敬。只是这些士子全部出自私学,如果脑子里加不进勇武那根弦,那就要在乡学里配一到两名军校毕业的誉士,教导学生勇武,最怕他们脑子里装满了孟子式的仁义,那就要不可救药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