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 好季节 (1 / 3)
丁奚山80年代初做边境贸易起家,88年以后南下搞起服装,先是做国外品牌代理,后来自己贴牌做起了山寨,一年后出口到**等地,不仅为国家狠赚了一笔外汇,自己也迈入富翁行列。此人眼光独到,做事魄力十足,常年跟**打交道也学的心狠手辣,做生意时难免得罪了一些人。无奈强龙不压地头蛇,跟对头几番较量之后败下阵来,灰溜溜的退回江州。熟悉的人都以为他从此一蹶不振,不料短短两年时间,丁奚山成立安乐日化有限公司,一句“安乐日化,幸福人家”的广告词唱响全国,旗下的牙膏、洗衣粉、润肤霜等系列产品一度占据国内半壁江山,风头人气在江州一时无两。其后又陆续涉及家居、房产、餐饮、学习用品、物流等多个行业,据说巅峰时期,连袁天和也要退避三舍。当然,这只是江湖传言,毕竟以他在江州几十年的人脉,还不是丁奚山这样的新贵可以轻易触动的。
也是想到这些,仔细回忆两年来丁奚山的发家史,一个人的影子若隐若现,没有他的大力支持,就不可能有安乐日化的成立发展并逐渐壮大。也许在外人看来,这一切都是正常的政府行为,可方樾毕竟两世为人,后网络时代的人们都官场的各种规则认知,要比92年的普通人深入许多。
方樾歪头问道:“昨天的碧江晚报看了没?”
“报纸?”王小飞一时很伤自尊,盯着方樾气愤的说:“我们平时的工作主要是看录像厅和台球场,下班后的娱乐主要是看录像、打台球,哪有时间看报纸啊?”
方樾大笑着道歉,戏谑道:“幸好我是有时间的……飞哥,你的未来可就在昨天的碧江晚报上了,以后要记得每天看报纸哦!”
“嗯?怎么说?”
“昨天的头版就是丁奚山的安乐居在东商贸城新开了一家分店,纵然是江州的纳税大户,可作为一家独资的私人企业,周国泰亲自出席道贺还是夸张了点。呵,时间就在你们砸听雨斋之前,真是毫无顾忌,要狠狠的抽对手耳光啊!”
**风波之后,国内对改革的非议徒起,在改革是否走修正路线的问题上纠结不休,直至小平南巡讲话后才有了基本定调。但政府官员对于路线之争心有余悸,因此对私企的一致原则是不鼓励不反对,像后世那样一个公厕落成都有领导剪裁的场面,在此刻还是很少见的。尤其是江州现在局势微妙,周国泰竟然为了一个小分店就如此大张旗鼓,不能不让人猜测他的用意。
想明白这一点,结合上次吴新华在江拖厂的出招,方樾立刻反应过来,周国泰果然不是好惹的,他反击了!
很显然,周国泰察觉到了吴新华的异动,却没能完全掌握他的意图,甚至不知道他掌握了什么,且又想做到哪一步?没有方樾预知未来的能力,周国泰的眼前可以说层层迷雾,近乎进了一个死局。方樾和方析文当初就替他面临的这个困境想过法子,结果两人一致认为只能坐以待毙。
哪想周国泰竟然有这么一招,官场上能到某个地步的,真的都是不可小觑。
兵法云: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周国泰这一招深合兵家之妙处,算的上神来之笔。千万别以为人家是砸东西泄愤,以方樾十一岁的弱龄,也至少看出了四层用意:第一,周国泰在试探,如同两个国手在中盘纠缠不休,几成死局,突然一个在边角下子,说不定立刻就能打开局面。其二,他高调亮相,听雨斋接着被砸,就是要告诉袁天和,这是我的意思,快回去问你的主子吧。也因如此,袁天和接下来的反应就直接代表吴新华的态度。第三,若袁天和反应激烈,就表明事态严重,吴新华很可能已经准备充足,要彻底翻脸;若袁天和悄然无声,就表示吴新华或是尚在犹豫,或是证据不足,甚或是根本没有破脸的意思,江拖厂的事不过是要敲打一下自己。不管他做出什么反应,周国泰立时就能明白当前状况,并可以作出相应安排――是要鱼死网破,还是相忍谋国?这一次甚至将袁天和的性格都考虑了进去,熟悉他的江州人都知道,袁天和什么都可以不在乎,但面子却是比命都重要,所以周国泰也不必担心吴新华会将计就计。第四,如果事态并不严重,仅仅砸一个听雨斋,也不会对两人的关系造成破坏性影响,修补起来还是很容易的。这也是周国泰没有采取其他剧烈手段的原因,毕竟对他而言,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跟一把手搞的太僵。
如此心机,如此手段,如此破局,真让方樾叹为观止。换了他在周国泰的位置,是绝对不能做到这一点的。因为此时的周国泰不仅信息不足,强敌伺候,连身边最得力的人也瞒着他,可谓山穷水尽众叛亲离。但他却能在一团乱麻中准确的找到切入点,然后果断出手,这份能耐,算得上牛人一个。
方樾顿时收起了鄙视之心,此前他一直觉得周国泰在跟吴新华的斗争中惨败,一定在政治上极其幼稚,却不想小小江州,却藏龙卧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