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冷脸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八章 冷脸 (1 / 3)
        这三位年轻人不知道的是,面前的司马懿虽然年轻,却已是经历了寻常人一生都难以遇到的事。

        十一二岁就跟着兄长逃出洛阳,带着族人远赴他乡逃避战乱,苦等几年,却又得到了父亲的死讯,拜入刘备门下求学还没多久,又被扔出去周游各地。

        当一个人经历了大起大落,踏遍了北方大地,甚至在万里之外的异域他乡留下足迹,见识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之后,他的心境,往往会比实际年龄成熟许多。

        尤其是司马懿跟着诸葛亮,沿着老师刘备起家的路线,从襄平、蓟城、邺城再到洛阳,参观了各种工厂、屯田点之后,了解到自己处在怎样一个时代,经历了多么巨大的变迁,跟自己日后将投身于何等伟大的事业之后,身上就再没了出身于世家的傲气。

        他已经不屑于像世家子弟那样装腔作势,挖空心思来博取名声了。

        身为天子的门生,拥有在同辈中鹤立鸡群,仅次于师兄诸葛亮的才能,只要别死太早或是犯错误,日后必然是朝廷重臣,倘若再做出些功绩,稳稳的青史留名。

        闹那些虚头巴脑的干什么?

        好好学习,好好做事就对了。

        “……国子监的考试不是让生员背经典,抠字眼,那是做经学家,不是做官。”

        “……在我看来,官员需要的能力有这么几点:识文断字,这是基本要求;谦逊好学,愿意且能够了解自己管辖的事务;善于识人,能够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

        司马懿一边走着,一边解答着庞统等人关于国子监的疑问。

        “不考经义,那考什么?”蒯琪彻底给弄懵了。

        “入学考试并不难,你们到时候就知道了。”司马懿笑道:“国子监是宽进严出,考进去之后才是真正艰难的时候。”

        在刘备等人的设计下,国子监实际上就是一个公务猿培训班,只是略加修改,增添了不少拓展项目和适应时代的科目,如果生员能够通过一年的学习,成长为合格的后备官员就能毕业,若是不能达标,就得留下再学一年。

        以儒家经义、儒家规范下的“德”、“才”之类的标准,对人才进行评判、筛选的制度,将一去不复返。

        取而代之的,是对理解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逻辑能力这些方面的培养和考核。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