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睹物添新意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5章 睹物添新意 (1 / 2)
        打铁炉跟前的一大坨绿疙瘩吸引了韩清的注意,他仔细观察着这不明物体,似乎有种熟悉的感觉。真个墨绿色的物体通体圆润,没有什么尖锐的棱角,并且借着光线能看到绿疙瘩里很多的小气泡。

        “刘师傅!刘师傅!!这是何物啊?从哪里弄来的?”韩清看着这一大坨绿色的东西问道。

        刘大山走过来看看就说道:“嗨!这是大牛那孩子瞎鼓捣弄得,本来让他学着炼钢,不知道这孩子中了什么邪,从河边弄来的沙子还有山里弄来的板石,还有一些乱七糟的东西扔进锅里炼化了,稠乎乎的一大坨也么啥用,白白浪费我的焦炭。”

        韩清有些发楞地说道:“刘师傅你这是弄了个宝啊!”

        “宝?这能是啥宝?”姚师傅闻讯过来瞅了瞅说道:“充其量顶多是药玉而已!”

        韩清点了点头说道:“这就是药玉!”他蹲下身盯着这个大疙瘩有些出神,因为他知道这就是玻璃。

        中国古代玻璃的名称很多,琉璃是其中最常用的,其他名称还有璆琳、流离、琅轩、药玉、陆离、瓘玉等等。玻璃这个名称最早使用在南宋,是称西方进口的玻璃器。

        他在前世搞收藏时候经历过这方面的骗局,为了恶补一下这方面的知识,跑了很多的博物馆去了解琉璃的生产和年代。越王勾践剑的剑格两面镶嵌着含有较多小气泡的浅蓝色玻璃,吴王夫差剑上也有嵌入的玻璃块,当时玻璃是一种极为珍贵少见的物质。只有王家贵族能够用上。

        后来他有幸见到了北魏时期的淡绿色玻璃碗,山西大同出土的。不过这个淡绿色的玻璃碗名字叫做萨珊,整体看上去犹如现代工艺一般,晶莹剔透的感觉让人怀疑是不是有人穿越到了北魏造出的。

        他也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陕西历史博物馆看到过琉璃小罐子和琉璃棋子,都是隋代时期产的。隋唐时期的玻璃制造出现重大发展。尤其是唐朝的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经济、文化繁荣,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隋唐时期的玻璃成分主要采用高铅玻璃和钠钙玻璃,主要是钠钙玻璃在这段时期占主导地位,这又和当时东西方经济文化往来是分不开的。

        宋辽时期,唐代高铅玻璃工艺得到继承,而没有明显发展。中国的玻璃制造进入了民间。也是从这时开始,玻璃的身价开始一落千丈。因为人们对玻璃这种物质的认识得到澄清,知道了它是人工制造的材料而非天然形成的宝石。这从人们对玻璃的称呼中可以看出:“药玉”,“假玉”。

        所以姚师傅一听说这玩意是宝贝,直接否定了韩清的说法。在这个时期虽然玻璃进入民间,不再被上层社会独占,但中国传统玻璃没有和西方玻璃一样走入日常生活的范围成为常见生活用品,其原因是传统玻璃的脆弱特性,使其只能成为拥有美好质感和观赏性的工艺品而非实用品。这时**国家的玻璃仍在继续输入。

        韩清当即让刘大山叫来了大虎,询问了放进炉子里的物料都有哪些,并让姚师傅把这些物料放在石磨里进行研磨,然后找了块磁铁吸出里面的铁粉。

        在石磨上不是磨粮食,而是磨一些沙子和石子,这让姚师傅感到十分好笑,只是觉得这小东家玩心而已,但是也照做了。

        吸出铁粉的物料被高温烧出来之后,液体不再是墨绿色,反而是淡淡的青色,在液体还没完全冷却,还处于半软状态的时候,韩清就让姚师傅给捏出来一些半圆的壳子,或者是类似花瓶一样的容器。可惜完全是纯手工来捏造,很多地方厚度不均匀,而且捏的坑坑洼洼的不是很平滑,即使是这样也让韩清高兴了老半天。

        竹娘看着地上摆放了好些奇形怪状的琉璃壳子就问韩清:“中棠,这些假玉可有什么用处吗?”

        “用处大着呢!”韩清站起身来擦了擦额头的汗就说道:“这些琉璃花瓶可以做灯罩,可以做影剧院墙壁上的装饰灯。你看这半个花瓶的样子,两侧有圆孔,可以钉在墙上,里面点上蜡烛,人走过或者风吹过火苗不会晃动。”

        竹娘捡起一个不是很规则的花瓶说道:“这种法子倒是很新奇!”

        “比如说弄个小灯座,里面插上蜡烛,然后面外再罩个琉璃罩子,往喝酒的客人面前一摆,刮风下雨全不怕,嘿嘿!狂拽炫酷炸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