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行刑 (1 / 2)
在另一个时代,陈沐去过清远,他有个白氏的大学室友,带他去那里的水东白氏宗祠。在他的言语轰炸让陈沐对其**奉的白氏祖先记忆犹新。明朝第一位是洪武年间的白廷用,授昭武将军、福建后卫指挥使,世荫清远卫百户;而明朝第二位,便是白元洁,都督同知、广东都指挥使,世荫清远卫指挥使,以骁勇善战享誉岭南,后北抗倭参与露梁海战,焚烧倭船百余艘,在功勋簿写下光辉一笔。
现在的白元洁,是陈沐越过总旗面的顶头司,清远卫百户。年岁与陈沐差不多都很年轻,不过记忆有良好家世的世袭百户学识教养,可要他们这些穷军户好太多在陈沐眼,这是一条不会沉没且近在眼前的金大腿
大腿并不难抱,难的是如何在大腿还瘦小时便发现能够成为大腿的潜质。这道最难的工序被熟知风口浪尖的陈沐跳过,自然心情好到无边。
邵廷达对陈沐欢天喜地有所不解,不过接着疑问被陈沐一语带过,又向他问起家乡的情况。刚过二十岁的邵廷达的心态对这个年龄着实苍老许多,即便身材孔武有力却连连叹气,脸愁苦地像个坏了收成的老农,尤其在提到家乡时。
“今年沿海千里传警,咱月港更是如此。”邵廷达有些焦躁地抬起脏兮兮的手指挠着头发,显得极为不安,“听说戚将军在福建打了胜仗,可也没个信儿过来,这不急死人了”
月港,陈沐母亲的邵氏宗族都在福建月港,整个村落都姓邵,说好听点是耕读传家,但陈沐的记忆里只有论辈分该叫外祖的族长是体面大方的读人,但后代舅爷们没谁读成才,大多是农户或是商贾,有屠户有商人,只是生活水平大多一般。方说邵廷达的父亲过去是农户,后来因一条鞭法苦了农人,便将家田卖去开了药铺。族有公门差役便也少不了——倭寇。
陈沐过来才知道,这个时代的倭寇或者说亚洲海盗,主体居然是明人,大多都是沿海穷苦人家或海禁前从事贸易的正经海商,海禁之后大多便成了亦贼亦商的海盗。因贸易方便而日本正在战国时代战乱频繁,他们盘踞在长崎一带海岛,雇佣失去大名的流浪武士,穿日本人的服装用日本人的战船,故而便被称为倭寇。
寇是真寇,倭却未必是真倭。
这也在某种程度影响了朝廷对倭寇的绞杀,乡人宗族沾亲带故,倭寇在沿海来去如风,卫所兵不愿出死力气讨伐,无法避免通风报信,倭寇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反倒朝廷军队在乡野不受欢迎,算卫所兵不是如此军纪松弛,也定然是败多胜少。
所以朝廷剿倭对邵廷达来说,是胜了不好,有亲族兄弟会死;败了不好,倭寇流窜不是好事;不剿更不好,倭寇会危害乡里。
既然不论如何都不算好事,索性便不去想,只像是热锅的蚂蚁,焦躁非常地等着口信。
兄弟俩正在屋里闲聊,便听屋外乱糟糟,有少年奔走叫喊声由远及近,“陈小旗,陈小旗百户有令,召集旗丁”
听着声音,一个邵廷达看去还要落魄的半大小子便推开屋门,虚头八脑地探着脑袋有些惊恐却又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瞪大眼睛,单薄衣衫在春月不御寒风,冻得红肿好似小萝卜的手指撑着膝盖大喘出两口粗气,这才大声道:“老瘸子被抓回来啦”
这半大小子便是陈沐旗下第‘五个半’人,长得还没一柄双手倭刀高,名叫魏八郎。他爹是卫所的老旗丁,早年在乡里杀了人,作为囚犯被充军过来的,没读过也不会起名,因为他是第八个孩子叫八郎,前七个都早夭,官配的婆娘也疯了,生下他没多久病死,本以为这体弱多病的八郎也活不成,没曾想他爹都死了他还活着,作为军户仅剩的余丁,便被充作正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