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十三章 战略大反攻(十五) (2 / 3)
西南的川蜀之地又出了问题,原本已经被东西两川行院压下去的川东几座山城又起死回生了,并且几座孤城还连成了一线。
广西方面,在静江府建节的文天祥又拉起了数万人的队伍,此人的号召力之强令人记忆犹新,当年在江西就曾掀起过莫大的声势。当然,仅仅一个文天祥是不足为虑的,但放在当前南朝全线反攻的大势之下,这些原本不足为虑的力量一一汇合起来就变成了心腹大患。
南方,宋军的长江水师炮击鄂州,四川的顽抗者东出夔门,广西的文部义军席卷湘桂。
至于西北的诸王,更加不可能有消停的时刻,无不虎视眈眈等着趁火打劫。
南边的年轻挑战者发起了一场全面的反攻。
北边一个精力衰退的老皇帝,他的帝国,四面楚歌……
时值深秋,皇帝的御驾过了山海关,而宋军的兵锋也推进到了中书省的地界。
……
四十多年前,南宋联蒙灭金,也曾短暂的北上中原,收复三京,史称“端平入洛”,但因后勤不善,粮草不济,机动性不足,那一次草率的北进毫无疑问的失败了,最终被蒙古人撕毁盟约,一顿暴打,打的找不到北。
张镝绝不会重蹈端平入洛的覆辙,也绝不会在后路上留下漏洞。
传统上,争夺天下往往是从关中出兵,自西向东席卷中原,但这次北伐的大军却将重心放在了东边的半壁天下。
根据中原的地形,以南伐北总是没那么容易,以东伐西更增添几分难度。
这是充分考虑到后勤转运的重要性,考虑到中兴军的水上优势,或者说是对水路的依赖。
除了少数的斥候和特情人员,大军的推进路线绝不偏离大海或者可通航的大江大河数百里范围之内。
短短三四个月,在忽必烈忙于解决东北的叛乱期间,两淮已经易手,山东也已被宋军光复。
征虏大将军胡隶从江淮往北,吴王张镝从山东往西,两路大军旋师于河南,即将攻上中原军队三百年未曾踏足的幽燕之地。
张镝遣偏将李奇以三万人扼守虎牢,防备西面元军可能的威胁。令周黑炭、陆十千、瞿根等将统御两淮、山东红巾及地方义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