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琼岛求医 杜神仙慧眼识珠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五章 琼岛求医 杜神仙慧眼识珠 (2 / 4)
        “神仙在天上,且虚无缥缈,如何求得?”众人叹息,都以为这是在推脱了。

        “非也,老夫所言并非天上神仙,乃是山中神仙!此去向南百余里,有山名为黎母山,山中有一杜神仙,有妙手回春、起死回骸之神术!不过神仙甚少为人诊病,能否见到要看你们造化了!”说罢又写下一方,道:“此去路远,我有清热解毒药一剂,虽不能救其性命,或可延几日病情,先为其服下,从速去求治罢!”

        说到这杜神仙,却有来历,原来孝宗时,有东宫医官名为杜楫,医术高明,甚得皇家重用。乾道三年(1167),庄文太子病重,杜楫因进汤药医治无效,官家震怒,乃被除名,流放琼州编管。后便以琼岛为家,仍潜心于医药,开设医馆治病救人,又将毕生医技传于子孙。其孙杜瑾自幼天赋异禀,师从于父祖,精研医术,不及弱冠即扬名于琼岛,远近之人有疑难杂症的络绎于门,杜瑾延针施药,往往药到病除,数年间便得了“神医”的名声。

        但杜瑾生性散淡,既不愿邀名求利,更厌倦了诸事纷杂,待祖父、双亲先后亡故后,便关了城中医馆,学那“药王”孙思邈隐居山林去了。初时还多有不少人仍慕名往山中求医,却往往不见其踪,渐渐追寻的人也就少了。不过其名声却越来越大,或许因他常修黄老之术,颇有仙风道骨,传言之中,杜神医之名也渐渐被称为了杜神仙。

        张镝听那老郎中说后,就打定主意要亲往黎母山中走一遭,让人找来牛车一辆,载上病人,自己带上些从人一路打听着就往南走,一开始路上行人还比较多,找了几个打听时,不论番汉基本上都说知道有这么一个杜神仙,但他们的形容往往荒诞不经。有说那杜神仙会腾云驾雾日行千里的,有说他会三十六变、点化万物的。

        有一个往山中收货的小贩就绘声绘色的说了个故事,说到他们村中曾有个人老母病了,出门求医时就在门口看到长了一棵大灵芝,拿回去给老母吃下,当天病就好了。后来听说是有个白胡子老人路过他家时拿个拂尘往地上点了一点,那地方就长了灵芝。原来是杜神仙感他孝心,变出灵芝来给他娘治病的。

        一路上张镝听了不少这样的传奇故事,内容大同小异,无非是心诚则灵,心诚的话那杜神仙自会来相助,如果心不诚,纵使有万贯家财也得不到神仙救治。

        不过也并不是一点有用的信息都没有,不少人就提到黎母山深处有杜神仙搭设的一处草庐,曾有山中生黎遇险,在那里被杜神仙所救,据说是杜神仙飞升前修道的场所。

        张镝等人根据指引按照大致的方向深入山中,披荆斩棘、风餐露宿,越走越荒凉,对于找到神仙其实不太抱希望了。

        但即便求医不成,张镝也有心趁此机会深入琼岛探查一番,沿途路径和遇见的黎人村寨都一一用纸笔记下,山川河流和地理形势也细致的观察描摹,这已经成为了张镝的习惯,每到一地都要将该地风土民情详尽记录。

        这日天近黄昏,张镝等人就近找了一处平地准备扎营休息,忽见一个老人头戴斗笠、短衣赤足,腰上悬着水葫芦,手上牵着一头老黄牛,沿着窄窄山路缓缓而来。

        众人只顾着生火扎营,无暇去过问他,只见他走近载着病人的牛车,伸出手来就在那病人头顶上摩挲了几圈,口中还喃喃说着:“死不了!死不了!”

        说来也怪,那昏迷许久的病人忽然开了口,虚弱的喊着要水喝,老人解下腰上水壶便给他喂过去,那久病之人竟如渴了八辈子似的,咕咚咕咚直饮了大半葫芦。

        老人喂完水,也不招呼,自己牵了牛就走了,众人虽感奇怪,但也无人冒昧去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