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五章:问心求己(一)
李英率领的五千骑兵赶到义安,却只见城外的一具具尸体,以及遍地断裂的兵器。
可这并不是结束,而是又一场战争的开始。
博尔忽可以给康植足够的尊重,哪怕可能延误战机,也让他领兵与郑忠胜决一死战。当他们双方的战斗结束后,剩下的事博尔忽会来解决,比如攻破义安。
可以说南疆打的很好,郑忠胜指挥的很好,凭借着五万的南疆将士,拼掉了元军十一万人。但大势仍是在元军那边,他们可以用十一万去跟你南疆换五万,双方都换掉后,南疆拿什么来守城?
如今义安守军全灭,而南疆将领博尔忽又带着五万精骑赶来。此刻对元军而言,南疆就像没了锁的大门,轻轻一推就能进去。所以当博尔忽率领大军准备入驻义安的时候,发现居然还有五千余南疆守军,不由得惊讶了一下,不过也仅仅是惊讶而已。五万对五千,无论怎么看,南疆都是在以卵击石,对战果的改变几乎是毫无作用。
李英见到向义安赶来的如黑潮般元军涌来,没有惊慌也没有选择迎战,而是命人到义安城下,表明身份,随后率军撤回义安城内。李英很明白,无论拥有如何的军事才能,对上十倍于己的敌军,血拼是不可能守得住城池的,只能退到城内,寻求其他方法。
此时的大隋京都洛阳,乱象丝毫不亚于义安战场。造成洛阳混乱的局面,乃是令全天下人不敢相信的一件事——隋玄帝下令,捉拿当今首辅陈公瑾问罪!
陈公瑾作为大隋开国以来最年轻的首辅,于危难之时上任,一直兢兢业业,多次将大隋拽回到正确的车轨之上。如果没有陈公瑾,说不定大隋在隋明帝时期就会发生动乱,不用外敌,内耗也会使大隋走向灭亡。
朝中大臣有爱戴陈公瑾的,有敬畏陈公瑾的,也有憎恨陈公瑾的,但无论是哪种人,都无法否认陈公瑾对朝廷乃至整个天下的重要性。当圣旨颁布的时候,所有人都感到一阵晕眩,不明白隋玄帝为何要在这个关头动陈公瑾。
当洛阳府尹陈达率人赶到陈府,准备捉拿陈公瑾,得知陈公瑾正在书房里看书,陈达示意兵卒留在园中,自己孤身前去书房。
陈达来到书房,面对正在捧书阅读的陈公瑾,开口道“首辅大人,下官洛阳府尹陈达,奉圣上旨意,前来请首辅随我一起到洛阳府的衙门,问一些事情。”
陈公瑾听后,没有露出任何表情,缓缓合上书,将书放在书桌上,看着满脸虚汗的陈达,轻轻开口道“陈大人既是奉了皇上旨意,我自当随大人前去,你在前面带路即可。”
陈达长舒一口气,看着面如常色的陈公瑾,随后又紧皱眉头,想了想后,说道“大人不急,下官想提醒大人,等到了洛阳府衙门,陛下会亲自到场。大人还是在家准备准备,一些措辞该如何说,一些事究竟是何原因,一定要说清楚才行。”
陈公瑾笑了笑,道“不必如此,我随大人即刻前去,莫要让皇上等得急了,到时候再责怪你。”
陈达轻叹一口气后,只好命手下士卒暂时将陈公瑾收押,带到洛阳府衙门,并命人进宫通报皇上。
陈公瑾依旧是面色如常,波澜不惊,仿佛不知道他一旦到了衙门,在隋明帝的听审下,他会面对什么。
街坊百姓不明就里,以为陈公瑾已经被定罪下令抓拿,纷纷在路边跪下,请求官府明查,首辅大人是被冤枉的。
连罪名都不知道,百姓就自发替陈公瑾申冤,陈达看到这一幕也是十分感慨。
陈公瑾这些年的做人为官,都无可挑剔,但他奉了皇上的命令,不得不来抓拿陈公瑾,他虽然不清楚究竟会给陈公瑾定一个什么罪名,最终会有什么处罚,但他明白“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个道理,无论是多大的罪名,都不过是隋玄帝的一道旨意而已。
陈达有心提醒陈公瑾多多注意一会儿到衙门后的言辞,他对陈公瑾的为人做官自当是毫无怀疑,清清白白,全无半点可以抹黑,所以就怕皇上令人在言语上做文章。
反观一脸从容的陈公瑾,与陈达仿佛是位置对调了一般。陈达看了看陈公瑾,也不再那么担心了。
昔日陈公瑾曾写过“苟利天下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句子,首辅大人从来都是为国为民谋福,无故怎能加之?可陈达没有想到,陈公瑾却并非“完人”。
而之后的陈达,在没有想通陈公瑾的一些做法前,选择了辞官归隐。直到某一天,陈达见到了唐山后,看着天下的局势,终于明白陈公瑾所做一切,于是放声大哭天不亡公瑾,乃己求之!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