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吾辈后人敢与君并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吾辈后人敢与君并肩
  在李英前往徽山与大军会合时,渤海王已通过传讯兵得之此次战役的结果。渤海王坐在书房来回踱步,与身旁一着长衫的中年文士交谈道:“这场战役竟出现如此多变数。一个徐龙骑,一个李英,难道李构气运在先生安排的那些道士进宫炼丹破坏后,仍旧鼎盛到不可撼动皇位?”

  中年文士笑之曰:“自高祖举兵自立为帝后,煌煌气运中便掺杂了高祖逼死奉越君的因果报应。帝师张达看出,于是死前与高祖密语,‘雄主开国拓疆,儒帝安民守成。切记不可传位于好武之人,再做杀孽’。高先帝自幼身负大才,偏爱儒家哲理,深知休养民生。所以先帝才从无人看好的情况下,被立为太子,而后继承皇位。当初王犯谋逆大罪,先帝也仅是诛杀他和谋逆将领,对于其子女皆是贬为庶民及放过。虽高祖因这因果暴毙,但后来先帝之举无形中,压制住了那气运中的因果报应,又加上勤政和治国之才,于是换来了太平盛世。”

  说完中年文士轻咳几声,渤海王连忙向他递过一盏茶,并询问身体感觉如何。中年文士喝过茶之后,轻声道:“不碍事的,我辈之人命数早已注定。明帝这些年来信那长生之说,又建造炼丹宫与道士炼丹不理朝政,把先帝两代帝王辛苦用来压制因果的民意耗去十之五六。即便如今做得皇帝,也做不安稳。王爷只须安民简出,慢慢做些得民心之事,增长自身气数即可。战场之上本就充满可能,那两个变数的出现倒也不是不可接受,本就是试探之举,弃子之计。只不过有些事情要提前去做了。”

  渤海王听后皱眉头一皱,言:“那些人非死不可吗?”文士答曰:“非死不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慈不掌兵,忠不从政纵有因果报应也一并算于我头上。我本就不长命,又无子女,何它报应之事。”

  渤海王听后深拜文士,说:“先生之才,之量,之意,于我身边谋士委屈先生。若有李治功成那天,定尊先生为帝师张达之位!”文士无喜无悲,道:“我本破落书生,所学之术入不得当今天子慧眼,全赖王爷知遇之恩才有今天阔谈之资。王爷他日举大事功成,只须记得到黄某坟上倒一壶酒,好让黄某地下得见张达之流也无愧于身旁并肩。”

  渤海王再拜,接着派人传令将郑忠胜及另外两名校尉家人除一长子外送往洛阳,另召其余五位校尉及三位将军召于府中密语后,皆使其长子与渤海王世子等人一起送往洛阳。后下令斩杀藩族及梁王驻于渤海王境内的使者,送其人头于赵括军中。令两万兵士卸甲归田,取消虎贲,折冲,中垒校尉官职及营号。

  中年文士回到家中后,拿出笔墨撰写书稿。而后拿出酒壶自饮自语道:“壮士不死则已,死即垂大名尔;书生不怒则已,怒则言语杀人。文人治国治其标,黄寅治国不破不立,推到治其根。张达,待地下得见,吾虽后人,却仍敢与你一较高下!”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