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续3
按理说,张家和韩家自从那年的狗事件后关系始终不好,两个家族间也老死不相往来,爱情不会发生在韩姓和张姓的后代身上,可是男女这东西是什么东西哪有人说得清啊,都还说,自大宋朝岳家女不嫁秦家人呢,纯粹是胡说八道,我老丈人哪个村子,就有好几个姓岳的女的嫁给了秦家爷们儿,人家那个日子过得还美美的,亲家间关系也其乐融融,甚至,两家成亲后生的孩子还有叫岳秦的,孩子那个聪明伶俐、乖巧爱人啊,最特殊的是,像名字一样还真有音乐天赋。明朝永乐年间的百姓大都参加劳动,当然,军户的家属就是军余们了,也不例外,照例要干活,农业社会人们主要是参加农事活动。小张家十六、七岁的女儿叫翠秀,整个大秋都在粮食场上帮助家里干些杂活儿,翠秀长得秀气,白净,尤其那身材高挑,一头的黑发,干活那个洒利劲,更是让人赏心悦目。二赖子也常常在粮食场干些场上的农活,有时,二赖子会找各种理由留在场上干活,大赖子也始终没有察觉到什么,其实,二赖子从心里是已经喜欢上翠秀这个姑娘了,他已经对翠秀朝思暮想了。
一天,晌午刚过,晴朗的天空中,突然飘来几片阴云,眼看雨就要下起来了,小张家和韩家的粮食场上只有翠秀和二赖子两个人,张韩屯的人们要么去下地干农活去了,要么老人和孩子还在家里睡午觉呢。小张家的粮食场上早晨摊晒的高粱铺满了整整的一场,这要是让雨给浇了,那损失可就大了,此时,急得个翠秀是团团转,慌忙找家什攒拢高粱,二赖子站在自家的场上把一切都看在眼里,似乎有什么东西让他犹豫不决,但又似乎从他内心要迸发出的什么东西让一切也无法阻挡。二赖子一声不吭冲猛地到小张家的粮食场上,这是韩家人第一次越界进入就张家的领地,二赖子拿起场上的农具像一头野兽一样,好像浑身有使不完的力量,拼命的把高粱往一块归拢,力气大的似风卷残云,与此同时,雷电轰鸣,眼看大雨就要下来了。一会儿功夫,翠秀和二赖子两个人就把高粱堆成了堆,并用油布和苇席苫盖好了,此时滂沱大雨也下起来了,等二赖子要回韩家粮食场的时候,身上的衣服已经湿透了,不知道是汗水还是雨水,但整个过程翠秀和二赖子两个人一句话都没有说,甚至都没有互相眼对眼的看一眼。
秋天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着,二赖子巴不得永远是秋天,粮食场上的农活永远也干不完,永远可以有机会偷窥翠秀的身影,可以看见翠秀的行踪。翠秀自从上次大雨前二赖子帮她收拢、苫盖高粱,一起抢干场上农活,嗅到了二赖子身上的汗味,闻到了他的喘息声,看到了二赖子那健硕的身板和强有力的肌肉,也时常会关注起来二赖子,两家的粮食场相邻,一东一西,翠秀向西张望的频率明显增加了。
韩家的传统依稀还保留着,他们家喜欢杀生、喜欢吃肉还在日常生活中保留下来。转眼又到了中秋节了,韩家大赖子把自己家养的一头隔年的大羯子羊宰了,去静海西钓台的军粮库附近卖了些羊肉,剩下的羊下水和边角下料自己家烹了用来吃了算是过节。
在明代,我们汉民族饮食习惯不是我们在今天的电视剧中看到的那样,大家围拢一桌,像今天这样共用餐盘一起就餐,那时的我们是分餐的,就像今天的西方白人的饮食习惯有点一样,至于,像现在的这种吃饭的方式完全是清朝建立以来受了满人的影响。中秋节晚上的月光格外的明亮,照耀着,不!应该是笼罩着大运河畔的张韩屯,照着张家,也照着韩家。韩家节日的晚饭自然少不了月饼。二赖子自打收秋以来,像变了个人一样,有时坐在地上呆呆地一动不动的凝望着什么,忽而还会噗呲一笑,沉浸在幸福中的美美的样子。
“嫂子,我想吃羊心,把羊心给我吃吧!”二赖子对刚刚做好饭的大赖子媳妇说到。
“行,那有嘛不行的,今天的肉你们随便吃,管够。”黄丫说到,黄丫就是大赖子媳妇。
二赖子一手拿着分得的月饼,一手端着一碗有羊心的羊下水肉回到自己的土房子里。其实啊,二赖子向嫂子要羊心吃是有打算的,他回到自己的土房子里根本没有吃,而是用荷叶包好,准备明天有机会送给翠秀的,并向翠秀表白自己对她的爱慕,他从这个秋季的粮食场上,从翠秀的身影和眼神中感觉到了翠秀不讨厌他,甚至喜欢他了,至少是翠秀和二赖子都想天天看到对方、天天知道对方在干什么。
八月十六,刚刚吃完早餐饭,翠秀就来到了粮食场,她今天要把场西面靠近韩家粮食场那头的那堆土粮食折腾干净,这是他娘昨天给她布置的活。昨天后晌,翠秀她娘给她布置活的时候被二赖子听到了。“丫头啊,明天要是天好啊,把场西头这堆土粮食折腾干净了,这土粮食就得折腾。”翠秀她娘对翠秀说的时候,二赖子也正好在自家场东头垛绿豆秸子。二赖子把用荷叶包了五、六层的羊心揣在怀里,看看周围没有其他人,越过张、韩两家的分界线,一声不吭的把羊心双手送到翠秀的胸前。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