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续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续5
  葬了媳妇的韩先郎,心情忧郁,思绪万千,心中总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也时而有几分后悔,后悔当初不该贪财起杀念,他甚至憧憬、羡慕、渴望起来小老百姓的日子是那样的平实、安详了,其实,他对他们新密韩家人全部被杀还一无所知,甚至到死也不知道他们新密韩家到底怎么样了、苟堂镇怎么样。但他心中坚定,还得往北走,还得活下去,离得家乡越远越安全,越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每每眼睛瞥到柳条筐下面的银子包裹,韩先郎心中还能荡漾起一点快感,虽说银子换驴、驴换铜钱把媳妇给换没有了,但毕竟有这些银子,银子能够换出铜钱、也能换出他们想要的好多、好多东西,银子给了他无限的遐想和希望。

  韩先郎的媳妇没有了,但架子车旁多出来一只狗,这只狗自从在筢子胡同跟着大赖子回来后,就再也没有走,也许是他们有着共同的经历吧,不管原来怎么样,但当下都是处于流浪的状态,不知道是说同是天涯沦落人好,还是同是天涯沦落狗好,反正是他们成为了一家。也是到后来他们顺道向东北方向走到武强县的小范镇附近东王庄村的一个猎户告诉他们这只狗是藏獒串子,是藏獒和河南当地的土柴狗杂交的,以后狗也有了名子叫串子。

  建文三年的北方,虽说当时的皇上是明惠宗让皇帝朱允炆,但实际上,不但军队在燕王朱棣的控制之下,而且其他社会活动也由朱棣的人掌管了。朱家王朝从取得天下的那一天起,似乎朱家人就得了臆想症,搞得是暗算和诛杀,还有相互的怀疑,闭关锁国,高压政策、**策。此时的燕王朱棣已经对侄子朱允炆的削藩政策极其不满了,正在等待时机或者说找借口了。所以明朝初期朱元璋的那种严格的户籍管理体制在北方已经松动了,尤其是德州以北的地方就是朱棣的天下了,北方需要大量的人口,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人可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战争因素,凡是来燕王朱棣势力范围内的人口,朱棣都是暗地里欢迎的。

  韩先郎一家和狗继续向北行进,奔献县、到河间,走到了任丘的吕公堡村。说话间就到了二月底了,天气也暖了,农民为春耕做准备的事都忙活起来了,韩先郎大儿媳妇的肚子也一天天大起来了。

  “爹。你看是不是我们就留在吕公堡吧,黄丫怕是走不动了。”大赖子对他爹说。其实黄丫应该是有七、八个月的身孕了,是真的走不动了,加上任丘这个地方和河南在政务、刑事方面几乎已经没有来往了,几乎已经摆脱了南方应天府的统治了,是朱棣的独立王国了,韩先郎感觉也踏实了许多,所以就满口答应了。

  “好吧,我们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吧。”

  最后,韩先郎一家住在了吕公堡村北面的破庙里,连夜在破面的一个犄角旮旯挖了一个深坑,把柳条筐里面的银子取出来,留下一两留作急用外,其他的都埋在了地下。对外说自家是湖北襄樊随县人,家父因为赌博输光了家产,母亲一气之下上吊身亡,没有办法活了,自己也没有脸在老家呆了,出来找在北方贩盐的二舅才流落到此的。吕公堡的人们也就信以为真了,反正在那个年代,北方人听南面的人说话也都差不多,再说一家穷人,也没有人过多的在意,听听口音什么的是不是随县人啊。

  在吕公堡住下后,韩先郎跟着一个粮食贩子到山西贩了两次盐,在明朝自朱重八得天下以来,实行的盐引制度不可不说是统治天下的一个好手段,什么是盐引呢,就是你只要把粮食或者其他军需物资送到官家指定的边境地带,你就可以获得相应数量的贩盐资格了,当然你贡献给国家军队的东西是不给钱的,你拿到的盐引票子不但自己可以去贩盐,还可以像有价证券一样可以转让,甚至比国家发行的纸币和铜钱还好用。韩先郎的两个儿子就在吕公堡村给人家孙家打打短工。

  韩先郎给贩盐的当了两次伙计,知道了其中的来龙去脉后,决定把家里的银子全部换成盐引,他感觉着这盐引比什么钱都好花、都值钱。靖康之变的前夜,朱棣已经在积蓄力量了,在所有的各派军事力量当中,燕王朱棣是最强大的,他那个皇上侄子全国都知道是个废物包,只要朱棣一反,天下必定大乱,就是朱棣篡权不成,当不了皇上,也会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王,所以,全国给朱棣送粮食等军需物资的人很多,朱棣也是来者不拒,不就是发盐引,允许你贩盐吗,送粮的人也想,反正盐这东西国家是不会允许你随便卖的,人总是要吃盐的,有了盐引就不怕赚不到钱。

  清明时节,韩先郎怀揣着从地里挖出的银子跑到了大城县东面的静海县西钓台村。西钓台村自北宋时期就是军粮的集散点,历史上,宋、辽、蒙古、契丹等都曾经把西钓台作为军粮库。自建文一年,朱棣在此大量屯粮,传说朱棣光在西钓台这一处的存粮就占了全国军粮的一半。韩先郎在西钓台顺利的兑换了一千二百石的盐引,秘密的藏在了裤裆里。他顺着南运河回吕公堡,南运河这一带的风光、水土让他流连忘返,心里想着这地方好啊,水土好啊,两岸没有多少人家,朱棣还鼓励人口向运河两岸迁移,没有土地的穷人,地方衙门划拨每口人一亩土地,前三年还免除各种徭役,有钱的人经过地方衙役批准购买国家土地,给地契当地主。自言自语着,我得想办法来这里。

  日子过得也很快,一晃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了,韩家在吕公堡也住了半年了,生下的小孙子都四、五个月了。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