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先来的是韩家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先来的是韩家 (1 / 2)
        古老的南运河畔散落着很多村庄,都是什么屯啊、庄啊,不计其数。三姓庄坐落在南运河的右岸,历史上,自从明朝洪武年间这个地方就是静海县的辖地了,不过当时静海县这个地方地广人稀,到处是盐碱地、水洼子和荒草,仿佛人类活动的气息就是运河上面那慢悠悠的白帆。三姓庄所在那个地方其实是运河的南岸,河流弯弯曲曲,说是九曲十八弯一点都不过分,几百年来不知道是运河见证了三姓庄的兴衰,还是三姓庄见证了运河的沧桑,反正是自打有了三姓庄,运河和三姓庄就再也分不开了。其实,三姓庄里也不是只有单、张、韩三个姓,还有李、齐、陈、孙等几个小姓,但在这个传统风尚占主导的村庄里,似乎显示不了他们的存在,这些小姓也就成了可有可无的、无足轻重的人们了,不过有时他们也得显示一下他们的存在,像河边坑塘中的气泡一样,偶尔也冒一冒。

        三姓庄到底是什么年代形成的,怎么形成的,没有专门的史书记载,都是人们口口相传,不过都说得有鼻子有眼,至少三姓庄的村民是认可的,“嗯,就是那么回事,三姓庄就是这么来的。”既然人家村民都这么认可了,官家也就默许了,并且官家给村庄立碑的碑文上写明了建村庄的时间为明朝永乐年间。

        明建文三年,韩先郎拖家带口来到了现在称作三姓庄的地方,一起来的还有他的大儿子、大儿媳妇、二儿子和孙子,全家共计五口人,外加一只藏獒串子和两辆独轮车,独轮车上放满了各色家什,至于韩先郎来到静海县为什么选择在三姓庄这个地方,恐怕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了,有时候没有理由也是一种理由吧,但是,有一点是韩姓人和后来的三姓庄的人都知道的,就是韩家是河南人,韩先郎的父亲是在河南闯了祸、杀了人,才来到北方静海三姓庄这个地方躲避的。

        韩先郎的祖祖辈辈生活在河南新密的苟堂镇靠屠宰生计过活,韩先郎的父亲有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二,韩先郎的爷爷教会了他的儿子们杀猪、宰羊、宰牛、宰骡马这门手艺,平日里爷几个就走村串乡买些生灵回家屠宰,然后到苟堂镇子上的十字街口去卖,日子倒也过得去,那些生灵的边角下料和卖不掉的剩货还可满足韩家女眷的口腹之欲,在那个年代,每每韩家的娘们戴着胎羊皮的帽子、舔着光亮的嘴唇出门逛街买日常用家什或坐在自己大门洞子里做女红时,街坊邻居的婆娘们看见了都有几分羡慕的眼光,婆娘大凡回家后不是数落自己的男人这不行、那不行,就是怪罪自己的娘家当时看走了眼,拿错了主意,才嫁给如今这个窝囊废,落得这步田地。唉!要说也是,人家韩屠户的娘们怎么说也是可以天天有肉吃的,自己的娘们自从跟了自己吃肉的次数都可以数的出来,娘们拿自己不当人、数落自己就忍了吧。每年一到腊月,韩家爷几个就忙起来了,不光是自己倒卖来的活物要宰了卖,还有一些小地主、小财主自己家养的羊、老的不能用牛啊、骡马啊,也请韩屠户们去上门宰杀,过大年就省得去集市割肉了,即省了钱,还肥了肠子,代价就是宰杀后的毛皮归韩屠户。这样以来,韩屠户的爷们们有点忙不过来了,家里的活物也要宰啊,也得折腾啊,怎么办呢!苟堂镇上那些整天羡慕人家吃肉的娘们们根本不知道韩屠户家的女人们在家干了些什么。

        腊月十九那天的大清早,韩先郎的媳妇,带着大儿媳妇一等人,又忙活起来了。门外的人们不知道的,这韩先郎的媳妇可不得了,不愧为屠户的媳妇,不但能宰杀羊啊、鸡啊这些小动物,更能宰杀骡马这样的大牲口,尤其喜爱宰杀耕牛,越宰杀大牛她越过瘾,而且她还有比男人更狠的绝招。

        “黄丫!快把铁锤拿过来。”韩先郎叫她的大儿媳妇,大儿媳妇的名字就叫黄丫。

        “娘!你看这黄牛怎么哭了。”黄丫对婆婆说道。

        韩先郎的媳妇宰牛专门用铁锤猛击牛的头门旋,这一招据说百试百灵,弹无虚发,就是一般的男人都下不了手,别说女人了。

        韩先郎媳妇的这把铁锤可不是一般的铁锤,是从娘家白集镇带过来的,是娘家悄悄陪送的,刚嫁过来的那几年没有人知道她有这把铁锤。事情是这样的,二十五年前的农历十一月二十七晚上,韩先郎他爹带着三十两银子和媒人一起来到白集镇的老霍家客店,店家和媒人都是老熟人了,给他们开了一间客房,沏上一壶信阳毛尖,便退了出去。说来也怪,那天的晚上不但没有月亮,而且还乱刮罗圈风,天也阴的好像要掉下来似得。不一会儿的功夫,一个驼背独眼的光头老人来到了客房,他就是白集镇的铁匠李。

        “李掌柜的,你来了,这位就是韩掌柜,来、来,坐、坐。”媒人一副说合的油滑嘴脸说道。

        其实这白集镇和苟堂镇没有多远的道,附近几个镇做点小生意的各色人等也相互有点音信来往,彼此间也大致知道了解个一二。虽说韩先郎他爹和李铁匠没有见过面,但通过媒人的介绍和他们相互的打听,其实彼此都对对方有了比较彻底的了解,加之都是粗人,所以说话都直截了当,直奔主题。

        “钱带来了。”李铁匠问韩掌柜。

        “当然,一两不少,你见见数。”韩掌柜回到。

        “不数了,我信你一次,既然银子齐了,闺女出阁的事就定在大年后二月初吧!”

        “别啊!亲家!我银子都花了,我要娶儿媳妇过新年呐,等不得啊”

        “不行,我说不行就不行。”

        媒人一看出来打圆场,说道:“二位、二位,给我个面子,都是亲家了,就相互就和就和,我说个日子,你二位看看行吗,咱就定在腊月二十八,行吗?”

        李掌柜和李铁匠相互看了一眼,乜斜着都没有说话,一会儿,不知道是哪个从鼻子出来一声和放屁差不多的响声。

        媒人见势说道:“我就说吗,二位都是明事理的人,这事就是二位同意了,就定了,给二位道喜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