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三章 第一步 (1 / 3)
顾炎武这个问题切中要害,大明书院太多了,若是无法引起他人的好奇,也许转眼间他们就会将复旦学院之事抛诸脑后。
朱由榔不出手则已,既然出手,定要一鸣惊人,反问道:“诸位觉得我大明科举容易否?”
在座之人大半都是举人出身,对大明科举再熟悉不过了,科举之路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形容都不为过。
你若想在大明当官,就要经过层层考试,考试共分三级:院试、乡试和会试与殿试。
不过,在院试之前,还要经过县试和府试,可以看做科举前的预备性考试。县试和府试分别由本县知县和知府主持,府试及格者称之为“童生”。
然后便是院试,考试范围是州县,在这个考试中合格的人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生员”,俗称秀才、相公。
你可别以为秀才好考,考试成绩有六等,只有在这个考试中,考到高等的才能得到秀才的称号,而考到一、二等的才能有资格去参加更高一级的考试,叫“录科”。
而乡试,可不是指乡里的考试,乃是省一级的统考,因一般在八月,故又称“秋闱”。
乡试录取者称之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举人名额,各省不等,大省有百余名,中、小省七、八十名或四、五十名,向有定数,不能任意增减,大抵按一省人口、物产、财赋等确定。
举人则可于第二年进京参加会试,又称“春闱”。朝廷将从来自全国各省的精英中挑选三百人,这三百人称之为贡士,若要想当进士,则还要再过最后一关--殿试。
皇帝及大臣根据考生在殿试的表现划分档次,共有三甲,一甲只有三个人,叫进士及第,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若干人,叫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叫赐同进士出身。
这一层层考试下来,科举之难可想而知。
“殿下,您又何必明知顾问,大明谁人不知科举之难。”顾炎武不知朱由榔为何有此一问。
朱由榔侃侃而谈道:“本王倒是以为他们不知道科举之路有多难?就拿梧州举例,诸位可知道就这梧州一府之地,自我大明开国至今出过多少进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