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 葬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一十章 葬 (1 / 3)
        天子驾崩的消息自然不可能一直都被封锁着,而且朱元璋的遗体也不可能不下葬,这封禁了一日的金陵城终于是开了,并且大明皇帝朱元璋驾崩的消息了传了出来。

        只是在朱允炆的暗示下,这消息的传播力度并不大,甚至应该由大明官方的骑信急报都没有立即发出,而是有预谋的拖延了下来。

        这是朱允炆的意思,也是太子智囊团的意思。

        先帝驾崩,新皇当立,这是古往今来的规矩,可如今大明的局势却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登基的。

        北有燕王朱棣,宁王朱权,西有秦王二世和晋王二世,还有另外那些边塞亲王,一个个都是手握兵权之人。

        如果这些人心有异念,对大明皇位的更迭有想法,那对于朱允炆而言可就糟糕透顶了,甚至还有可能掀起大明动荡的开始,让这个帝国在二世之时便分崩离析。

        所以在黄子澄,齐泰,方孝孺三人意见统一之下,朱允炆暂缓了通报全国的急信,转而打算等到将朱元璋下葬之后再彻底将消息传出去。

        不过显然黄子澄他们这些人,乃至朱允炆都是多想了,或者说他们几人天上就对手中掌握兵权的藩王十分的不信任,也对大明现在的藩王分封制度有极大地不满和不赞同。

        进而他们的第一反应便是各路藩王心有不轨,完全没有想过藩王们自己是什么想法,一心将他们的自主感官带入到了各路藩王的身上,强行将一些子虚乌有的事情放在朱棣,朱权等人的头上。

        这种极其不负责任的主观判断,实际上并非是一个称职的朝臣所应当具备的。

        但无奈这三个太子幕僚本身便是对藩王制度有不小的恶感,再加上朱允炆本身的态度,才导致了现在的状况。

        甚至就连黄子澄,方孝孺这两人连很多藩王的面,如朱棣,朱权等人都是一次也没有见过,交道都没有打过,便武断的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当然了,这里面要是没有朱允炆的赞同,纵使三人再怎么去想也是无济于事。

        反正说白了,就是从最高处,大明已定下的二世皇帝朱允炆,到他的智囊团体为止,全都是坚决的反对封王封地制度,更加反对封王手中掌握最重要的兵权。

        现在燕王朱棣手里八万三山护卫,这还不包括朱棣燕王府本身戍卒;宁王朱权手中有近十万的护卫,不过其中更多肩负的是防御努尔干都司边界的责任,和完全由朱棣掌握的三山护卫还是有些差距的。

        可朵颜三部却是受宁王朱权直辖,这一点五从更改,而且还是朱元璋在世之时亲自下的命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