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恶从胆边生 (4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恶从胆边生 (4 / 5)
        鲍立新也顺着陈小花的眼神,朝远处望去,果不其然。不远处的确有几个人在朝他们这边看过来,他便心心念念的假装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继续做他该做的。而陈小花确抱着小朱古,亲亲热热,俨然是一对标标准准的母子俩。他们东西不多,陈小花就是一直挎包箉在身上。鲍立新除了一个手提箱,还有一只拉杆箱,其次就是箉在身上的一只小款包。在鲍立新身上,最多的还是钱。那个时候,银行里搞什么城乡结算,汇票、支票全国通用。只要是银行,不受地域限制,走到哪里都能兑换**。而他们俩所穿的衣服,鲍立新和陈小花是走一处,送一处。已经是入乡随俗,到了哪里,就习惯买哪里的衣服穿。等到了下一个地方,就把不需要的依兰服饰全部送人。

        所以说,鲍立新身上的包,除了钱最多,没有其他生命东西了,行动起来特别方便。无论他俩到了哪里,两个人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这一点,也是鲍立新善于伪装的一面。因为他们走在大街小巷,和本地人没什么区别。当然,在讲话的语气方面,只要他们一出口,本地人就能判断出他们俩不是本地人。语言上的差异,无论你是谁,都是无法弥补。我们中华民簇,有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种语言。有谁能全部模仿得分毫不差?没有,虽然中国有十四亿人口,确找不出一个能说能懂这么多语言的人。

        但有的时候能说会道的人,不一定都是好事。所以,鲍立新就知道其中利与弊。为了不使自己轻而易举的暴露在众人面前,他们俩经常也扮演不会说话的聋哑人。装模作样做一个聋哑人,鲍立新和陈小花早就尝到甜头。越南人贩子将陈小花偷越国境的那会儿,陈小花就装聋作哑,最后**关。因为她第一次来中国,又不会讲汉语。

        鲍立新第一次去越南也是用同样的方式,蒙骗过了越南关卡,因为他第一次去越南,还不会讲越南语。除了出入境以外,万一他们俩带着孩子碰到不应该碰到的突发情况,比如,在火车上碰到乘警盘查,两个人就学着这一套用手随便比划一个大半天,反正他们看不懂。除了装聋作哑这一招,鲍立新还总结了其它招数。

        装疯卖傻,是鲍立新根据实践总结出用来对付人们盘问的新一套放案。经验告诉他,在遇到有人提问的时候,你知道的越多,对方一直就刨根问底,穷追不舍。即使你实话实说,到了黔驴技尽的地步,对方还是怀疑你有什么地方瞒着他,这是现在人最为悲哀的一面。真话真说,反而被追根求源。假话假说,半信半疑,叫做似信非信。假话真说,只要演技逼真一点,十个人站出来,起码得有九个人,为你竖起大拇指,基本上都信以为真。鲍立新每当想到这里,总觉得现在人有点怪胎。于是,他便吸取以往的教训,在真真假假之间,他装疯卖傻。嗨!你还别说,每当他遇到难缠的茬,总是看着对方笑眯眯的。尽管对方绞尽脑汁,他还是那一付笑嘻嘻的样子。对方看他一天是这个样,两天还是这个样,最后,自嘲到:什么玩意?我怎么和一个傻逼顶起真来,这不让人家笑话么。谁都有没耐心的时候,一气之下就让鲍立新早早滚蛋。唉!鲍立新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基本上他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另外,鲍立新这个人的关键一点,就是他识人。为什么要这么说他呢?你看奥,我们生活中的每个人,都会希望天上掉馅饼,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思想着不劳而获。表面上谁都不愿意被人戳穿,其实内心里谁都想着别人最好学雷锋,自己缺啥人家就送啥。鲍立新他就会掌握人们爱贪小便宜的心里,无本得利天下人没有不愿意的。只是你要想着法子让他认为你在不知不觉中,给他好处就行,千万不要挑明。如果那样,他就会和你翻脸。所以,鲍立新送人东西,基本上都是不去送,而是人家上面来讨。为什么呀?这还要问嘛,他千方百计的找出借口,搞什么集邮投资啊,收些一分钱的硬币呀,等等等等。他让人最简单的赚钱方式就是:告诉对方,你去帮我打听一个人,如果属实,对方将给我奖励多少,咱们俩一人一半。所以,鲍立新的邻居们总是每年要沾他光。因为鲍立新想着法子让这些人来赚自己的钱,而他们也感觉这钱赚得心安理得。当年的陈小花,就是他用这一招给拿下。

        用鲍立新的话来说:我不怕人家贪得无厌,因为人的欲望越高,他的才能就会发展越快。根据这个逻辑,鲍立新便知道,只要有人盯着你口袋里面的钱目不转睛,那这个人十有八九就是个惜才如命之人。所以,你会看到鲍立新无论到了什么地方,他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经常数钱给人看。每当陈小花看到鲍立新做出准备数钱的动作,她就走到旁边去。因为她知道,鲍立新又得钓鱼上钩了。她怕自己控制不住,会一下子笑出声来。和鲍立新相处这么多年,两个人虽然不是夫妻,但事实上形同夫妻。你看他们俩这么多年在外闯荡,吃的是一样饭,睡的是一张床。两个人彼此心有灵犀,配合默契。他们俩都相互习惯成自然,相反,偶尔回家的两个人,对他们家中的另一半倒十分不自在。就连对方身体上的气味,他们俩都有些恶心,可能这就叫做日久生情吧。所以,每当鲍立新有什么动作,或者是在考虑什么,陈小花一看便知。鲍立新给他一个眼神,陈小花立刻就明白她应该怎么做。这就是他们俩说也离不开谁的真正原因。

        当然,经济收入也是一个方面。陈小花就是看着自己一同被卖到中国来的**,过得是一个比一个好,她其实也不错,只是和鲍立新他们家比起来,自己老公家在江门的百把万家产,真是小巫见大巫,不值一提。这也是陈小花紧紧跟着鲍立新形影不离的真正原因。尚若那鲍立新每年没有一个十万八万的给陈小花,那鲍立新就是对陈小花再好,估计那陈小花也不可能和他一直死心塌地的追随至今。这人嘛,有所求,必有所图。天底下从来就没有免费的午餐。

        不过,那陈小花喜欢和鲍立新在一起的因素有好多。在第一次接触过鲍立新之后,陈小花对鲍立新的第一印象就是能说会道。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她便发现那鲍立新不单单是他那一张嘴,哈巴狗挂铃铛是走到哪响到哪,这个人最大的特长就是:无论碰到什么样的突发情况,他总能迎刃而解。眉头一蹙计上心来,不纯是他的头脑思维敏捷,胆大心细也是他的一个特别长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直到目前为止,陈小花还没有发现有什么困难将鲍立新给难倒。

        和自己老公相比较,这落差就像黄果树瀑布一样,太大了!她老公整天就知道做现成事情,当头立项的事情,他总是推给他年过60爸爸,几乎失去了一个做男人的担当。当然,像她老公这样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对像陈小花这样的妇女来说,倒不是什么一件坏事。因为他就是个守财奴,其它什么事情他都不怎么在乎。当然,你也不能做得太过分,当人家的面羞辱他,那不是石灰往人家眼睛里糜嘛!你看,只要你就像陈小花这样,一年到头都是和鲍立新四处逛荡,他老公在家里和公公婆婆一道,不但将她们的一对儿女带得是头头是道,就连陈小花回家了,也从来不问她在外边干些什么。

        说的也是,一个大男人,自己老婆走东游西,过南闯北,他确当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那不都是因为那陈小花每次回家,总能给他一笔钱。陈小花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每次回家的那会儿,她还是尽其所能的跟自己老公相好那么一段,他老公也就很满足了。再者,陈小花虽然和鲍立新在外边鬼混,她的每一分钱都是一分不差交给自己的老公保管,且从来不怕他老公给花掉。这就是陈小花和他老公能和睦相处的真正原因所在。女人再坏,只有顾家,她还是个好女人。男人本事再大,养不起家,也是窝囊废一个。

        鲍立新也是如此,她老婆一个人带着一男一女俩孩子,怎么也动弹不得。哪怕就是想回鲍立新的东兴市老家去看望她婆婆,也是劳精费神。不是吗?孬!俩孩子读书上学每天要人接送,回家还要照顾孩子的依兰服饰。就说这俩孩子的一天三顿饭,她就得从早晨起床去给孩子们做早饭,连后还要开着车子送他们俩上学校,然后就直接去菜市场买菜。再给孩子们洗几件衣服,这不,就到了烧中午饭的时候了。

        娘儿三人在家吃饭,两个菜一个汤,一个小时要不啦!再开着车子去接孩子们回家吃中午饭。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直到俩孩子都上初中,她终于可以轻松一点,因为俩孩子选择住校。可她也并不舒服,因为鲍立新常年在外,女人家的那点破事,做过女人的谁都知道。好歹鲍立新一年当中也能回家个十次八次,这些能满足一个三十壮岁的女人生理要求吗?远远不够!作为做丈夫的鲍立新,他能不知道自己老婆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只是迫不得已。好歹他也想得开,因为自己有了那陈小花,老婆在家他也管不了那么多了。人生在世,那能那么尽如人意。顾此失彼,忠孝难两全,这是必然。想鱼和熊掌都兼得,天底下本来就没有这么好的事。

        那么有人要问:那鲍立新和陈小花到底是爱不爱他们的老婆和丈夫呢?在这里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他们俩对家中的他们俩现在是谈不上什么叫爱,这是还不能不维持现状的各自婚姻关系。大家都有思维,都知道男女之间的那些陈芝麻烂谷子之事。只不过是夫妻双方和做朋是一样道理:两斗皆仇,两和皆友。男女双方一旦选择各自的喜欢对象,开始选边站,其结果伤害的都是自己的孩子们。这一点,两个家庭当中的两对夫妻比谁都明白。再说了,外边一个赚钱手,家里有个聚钱斗有什么不好的。陈小花和鲍立新在外赚钱,他们俩的另一边确选择在家里照顾家庭孩子,彼此各有所需,又各有所求,各有所得。所以,他们才选择彼此不伤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