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59章 小公主回京 (3 / 3)
坤仪公主道:“父皇、母后放心,儿臣已经交代吴孟明了,让锦衣卫护好郑冲的家小,并放出话去,郑冲家眷是锦衣卫罩着的,谁敢上门啰唣,锦衣卫便会拿人问罪。”
崇祯莞尔笑道:“皇儿出了趟远门,说话都有些江湖习气了。”
坤仪公主俏脸微红,罩着这个词还是从郑冲那里学来的呢。
当下崇祯又问起福建各地的情形来,特别问了郑氏在福建的事。坤仪公主便滔滔不绝的讲起了沿途的所见所闻,当然说的都是郑氏和安平会的好话。
坤仪公主说了在芝罘港看到的移民辽东之事,细说了郑冲是如何妥善安顿那些流民的。又说了在江南所见,徐光启连同安平会推广种植土豆、甘薯的壮举,说了徐光启在田间丰收土豆的样子。
听完后让崇祯开怀大笑起来,想不到从前一向严谨的徐光启徐阁老居然还有这般接地气的一面。
话锋一转,坤仪公主说起了江南士林之事,有意无意的说了复社及东林对此次科场打压,颇有怨怼云云。
崇祯闻言,脸色沉了下来,哼了一声后道:“东林钱谦益,复社张溥,这些文人就是不安分,都在野了,还对朝政指手画脚!”说着崇祯站起身来,走了几步后又道:“皇儿,上次你来信说钱谦益在昆山老家给一个江南名姬见了什么绛云楼,父皇派曹化淳去查了这件事。这钱谦益果然是狼心狗肺之人,为讨好一个名姬,居然不惜花费十万两重金建楼,而且这些银子来路都有些不正,大半都是东林学子孝敬他的。他一介文士,拿莘莘学子的钱,去盖楼讨好名姬,真是替我们大明文士长脸啊!”
崇祯越说越气,又道:“几天前,他居然还有脸指使他在京的几个门生,上表参劾郑冲,说郑冲勾结倭寇,并且在朝鲜滥杀无辜,还说什么东南水师,只知郑氏,而不知有朝廷,真是恬不知耻!”
坤仪公主心头一惊,想不到钱谦益这人居然会这样参劾郑冲,那些罪名也就罢了,最要紧的就是那句东南水师,只知郑氏,而不知有朝廷,这是崇祯最忌讳的。还好她提前书信给崇祯,崇祯派人先查了钱谦益,发现钱谦益的劣迹后,对此人就先不信任了,之后钱谦益指使他人参劾,崇祯也很快查出是钱谦益幕后主使,当然先入为主,就不太相信此事。
但不信归不信,想必崇祯心中还是会留下一根刺的,当下坤仪公主连忙说道:“钱谦益此人,斯文败类而已。父皇宽心,此趟皇儿福建之行,倒也让锦衣卫细细查探了郑氏一番。儿臣在福建所闻所见,却不像钱谦益所说的那般。”
崇祯哦了一声道:“皇儿细细说来。”
坤仪公主贝齿轻起缓缓说道:“此趟福建之行,儿臣收获颇多。郑氏在东南靠海贸养水师,所有饷银皆是先入巡抚衙门公帐,而后各水师领取发放,水师兵将们仍然是受的朝廷俸禄,郑氏并未占丝毫名义,何来东南水师不知朝廷一说?此趟辽东之战,赴援辽东的东南福建水师战死八千余人。这些为国捐躯的将士们,遗骨皆送回福建安葬。有家人自有家人安葬,无人安葬的,也是郑氏出钱,巡抚衙门出面,在泉州郊外设了大明将士墓。儿臣还专门去拜祭了一趟,见到墓碑上镌刻的都是将士们的事迹,而落款却是福建巡抚衙门,何来将士们不知朝廷一说?”
只说了两个简单的事例,崇祯的脸色便即好看起来,叹口气道:“也难为郑氏了,顾着里子,还要顾着朝廷的面子,是朕亏待了郑氏啊……”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