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德川秀忠(3)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一章 德川秀忠(3) (1 / 3)
        <tent>

        (抱歉,上一章因为拷贝时没有细察,导致发重复了一部分,己经改正过来。)

        江户幕府先准备偷袭大明,后又在琉球海域、萨摩两度惹怒董宣武本是不智之举,如果继续与董宣武对抗下去,结果会很不妙。

        虽然大明即将大乱,但大明气数未尽,有像董宣武这样有大气运的人支持,青山幸成认为,大明最终还是会平定叛乱,取得最终的胜利。

        如果此时江户幕府不接受董宣递过来的这最后一支橄榄枝,就算此次江户击败董宣武,等明国平定内难之后,明人一定不会善罢甘休,必定会派出大军讨伐倭国。

        此事早有先例,当初高句丽挑衅华夏,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未竟全功,大唐立国后,依然不依不饶,只打得高句丽国亡国灭种才肯罢休。

        华夏人的这种血性,实在让人感到惊惧与胆寒。

        倭国内忧未平,又遇强大的外患,几有灭国之祸。

        相反,此时委屈求全,暂时对董宣武做退让。对内先对大名进行梳理,把像上杉家、武田家、北条家等这些不服德川幕府的势力击败,安定内部;对外继续向明国学习,学习明国先进的技术,加强倭国的实力,韬光养晦,以待时机。

        明国立国之处,明太祖皇帝就将倭国定为不征之国。董宣武到目前为止,也并未对倭国表现出明显的敌意。

        如果不是被人挑拨,倭国准备偷袭明国,也不会惹来大明联合舰队,琉球国也不会倒向明国。

        董宣武总共只带了三千多兵马来倭国,本只是想来倭国耀武扬威一番,如果不是对大明的预估发生重大偏差,低估了大明的实力,采取了太过激进的策略,倭国也不会冒然派出水军,在琉球海域挑衅大明联合舰队,结果招致惨败。

        如果不是急于挽回颜面,没有正确认清明军的实力,萨摩之战的惨败也不会发生。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实力不如人时,青山幸成认为此时的江户幕府更应该审时度势,该忍辱负重之时就忍辱负重,而不应为出一时之气,招热来灭国之祸。臣服于强者,对倭人来说,从来就不是一件耻辱的事。

        无论是土井利胜这一派,还是青山幸成这一派,两者一直都小心地回避着德川家光投降被擒的事实。

        这此青山幸成把这件事挑明,其实也是土井利胜一直想做而没有做的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