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九十八章连中三元
张井泉到县里去考秀才,又考中了!这一番的高兴又与上一次考上童生不同了。这一回是更增加了信心了,相信自已读书是能有出息的了。这次上县里去考试,爹娘给带的钱多,除了请老师以外,新考中的秀才们又你请我,我请你的闹腾了好几天。还有就是买了一套秀才穿的衣服穿在了身上,这回才象个读书人了。
农工商兵都得穿短衣裤,方便干活儿,也与读书做官的在服装上有个区别。农工商兵就是有闲着的时候,一般也不穿长衫。公子们虽然可以穿长衫,但是没有功名也不许带秀才的帽子。张井泉考上了秀才了,有了秀才的身份了,把秀才的衣冠穿戴完毕,也就真的是有模有样儿的一个秀才了,看起来也文质彬彬的了。
张井泉在县里应酬了几日,就骑着马回到了家里。家里人早就听到了这个喜讯了!他刚进院子里,家里人就都接出来了。又是杀鸡买肉买菜地做了一桌子的好饭菜给他庆贺。
其实考试的题目一般都是从四书里边拈出来一句话
来,做为考试题目,考生们围绕着这句话写出来一篇议论文来就可以了。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的则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不象现代的学生们,要学习的东西庞杂得很。什么自然,物理,化学,数学,汉语拼音,英语,哪样课程都得过关。
这次张井泉又考中了秀才,大家在称呼上也都改变了,都把张井泉叫张秀才了。家里的诸般活计都不让他们小夫妻动手了,就让他们一心一意地把学习学好。王玉玲就让张井泉把历年以来的考举人的卷子,凡是能找到的,都找了来,凡是能买得到的,都买了来,屋子里堆了一大堆。王玉玲把这些个考试卷子都分门别类地摆好,再分出优,良,及一般的区别来,把一般的先放在一边,把优秀的先捡出来,每篇文章都先让张井泉读几遍,然后再逐篇地给他讲解。
学习得累了的时候,就陪着他出去走一走,放松一下,然后再接着学习。张井泉本来就是一个好学的人,而王玉玲又是一个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一位很细心的女先生。他们是一个学的刻苦用功,一个教的耐心细致,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这时候他们的孩子大宝已经两岁多了,白天晚上的都是跟着奶奶和女佣人,由她们照顾着,不用王玉玲
操一点儿心。王玉玲只是在休息的时候,陪着孩子玩一玩儿,逗一逗孩子。全家人的中心就是支持张井泉学习好能考了个好的成绩,能给全家人露露脸。
这一年的秋天,省里边发出了通知,发到了各县:农历九月初十以前全省的秀才们都可以报名参加举人的考试,正式的考试时间定在了九月三十日。
得到了通知以后,张家就又忙禄起来了。这次与上乡里考童生,上县里考秀才不同,是上省里去。乡里人有几个是去过省里的!能到县里去过的,就算是见过世面的了。张井泉年纪轻,又没有出过远门,家里人还是对他到省里去参加考试有些个不太放心的。好在县里的新考上的秀才与以前考来取的秀才们里边,也有几个是认识的,就跟他们说好了,让他们给费心点儿照顾着点儿。还把托付他们给照顾儿子的几名秀才找到家里来,请他们吃了一顿饭,几个人都满口答应一定能照顾好这个小兄弟。
从接到通知的那一天开始,王玉玲对于张井泉的学习抓得更紧了。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学习,把脑袋学得发晕了,才略事休息,稍好了一点儿,再接着来
。临到考试的前些几天,王玉玲反倒不让丈夫学了,而是陪着他玩儿,尽量地让他放松,只是偶尔才让他复习一下。
离考试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与张井泉一起去参加考试的秀才们,商量好了,提前些几天到省里去,以免路上万一要是出个状况什么的措手不及。他们几个人之中,岁数最大的也有四十多岁了,身体都还不错,都能骑马去省里。把应用的东西也能装进袋子里,放到马背上很方便的。各人家里都给做的好吃的,算是给他们预祝成功的意思。
张井泉别的东西带得不多,带得最多的是王玉玲给他挑出来的重点之中的重点优里先优的历年来举人考试的答卷。到了省里以后,他们先找了一家旅店住了下来,把马也交给了店里的伙计给喂养着,等走的时候,一起算帐。几位秀才都邀请他出去玩一玩儿,说是好不容易来一趟省里,到各个风景名胜去走一走,看一看,也不枉来了省里一次,就是考不上也不冤了。张井泉说什么也不肯答应,安顿好了,就把卷子都拿出来了,一篇一篇地仔细地一再地研读。
到了考试的那一天,说也奇怪了,考试题又是没有出王玉玲给押的那些范围。这几个题目都早已经被张井泉背得烂熟于胸的了,略一思索,稍加改动,也就写成了几篇好文章了。看到别的人都没有交卷子,自已就又把这几篇文章从头到尾捋了两遍,直到没有一点儿毛病了,才把卷子交了上去。
考完了试张井泉长出了一口气,回到了店才痛痛快快地睡了一大觉。一觉醒来,天都快黑了,其他的几位秀才也都回来了,大家议论了一回,也都休息了。等了几天,录取的名单发表了,张井泉他们县里就他与那位四十多岁的刘秀才考中了举人了。考是考上了,却不能立即就回家。还得要会同时考上举人的同年,还要谢老师,拜坐师,有好多事情要办。而没有考上的秀才们要打点行装回家了,张井泉就托离他家比较近的李秀才给家里捎一封信,告诉家里人,自已考上举人了,让他们好好地照顾他的媳妇。李秀才在回家的途中恰巧遇到出门办事的王玉玲的公公了。他拆开信一看,一方面是为儿子中举了,感到高兴,另一方面觉得儿子都中举了,是老爷了,怎么还能要个残疾媳妇!就找来了笔墨,模仿着儿子的笔迹,另写了一封信,说是他要媳妇给休了,让爹娘把媳妇给撵走,说他在回到家里的时候不想看到一个有残疾的媳妇,因为自已经是一个做老爷的人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