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节 豪气干云 (1 / 3)
(新书《血棋》正在新书榜上晃悠,还望喜欢侠影的朋友去捧捧场,点击点击,推荐推荐,收藏收藏,谢谢。)
蹄声嗒嗒,步声嚓嚓,谷口声息全无,只闻众人马蹄步声回荡谷口,一行人不多时已入了谷内,只见谷内寂静如死,空音寂寂,众人虽从杨爷那里早知道有援兵的可能微乎其微,但毕竟还有些许的希望,这下再无生机,互望之下,都看出彼此绝望悲愤之意。
杨业却再无丝毫颓唐之意,望着众人喝道:“管它如何,且先下马休息片刻,埋锅搭灶,生火做饭,敌军转瞬即至,你等这样,可是怯了吗?”这时几个士兵飞奔而出,搭灶生火,埋锅做饭。他们动作纯熟,自然是杀敌,做饭都是一样干净利落!
那帮士兵轰然相应,骑马的下马放马吃草料,不骑马的盘膝坐地休息,都知道此刻多休息片刻,一会契丹兵来了就能多杀片刻,没过多久,饭已做熟,众人坐而聚食,但都是食不知味,闷不作声,都知道这恐怕是此生的最后一顿。
突然一人喊道:“干**,我们又如何怕了这帮夷狄之人,应该契丹人怕了杨爷才对。”另一人脑袋硕大,一旁接道:“不错,奶奶个雄,我们在杨爷手下,向来只有契丹狗怕我们的份,当年我们在杨爷带领之下,几百人在雁门关下杀的他们数万人落花流水,杨爷一刀砍了契丹大将萧卓李的脑袋的时候,何等威风,他们想必这辈子都忘不了。”
一人接道:“何止这辈子忘不了,他们估计下辈子也忘不了了,这战之后他们以后到了雁门关,见到杨爷的旗号,夹着尾巴,放倒了旗,连面都不敢让我们见见,古人都说退避三舍,他们退了三十舍都不止了。”旁人笑道:“一舍三十里,三十舍恐怕要退到契丹狗的老家去了。”众人皆笑。
又有一持弓之人道:“铁头说的不错,小的不才,还有幸身旁亲眼目睹杨爷大展雄威,而且提过萧卓李的脑袋,这契丹狗看似凶煞,脑袋的重量也和我等无异。”他说到铁头的时候,那个脑袋硕大的人洋洋得意,显然这战也是他此生难忘。
一人笑骂道:“格老子的,你知道契丹狗的脑袋的分量还有例可援,又如何知道我等脑袋的分量。”那持弓之人也失声笑道:“脑袋掉了,碗大个疤瘌,老子一会要是死了,就一刀砍下自己的脑袋,提在手中掂量一下,死了也做个明白鬼。”
一人怪叫道:“直娘贼,你死都死了,还能砍下自己的脑袋来吗?这等怪事我到时定要见见。”众人哈哈大笑,声响不绝谷中。再一人豪声道:“杨爷说的不错,我们死前也要做个饱鬼,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再多杀几个,妈了巴子的,都说做人有个轮回,恐怕要上阎王爷那里才能算清这笔糊涂帐。”
众人自知必死无疑,刚才还有丝丝的惊惧,这刻被杨业一句话说的再无丝毫胆怯之心。这些士兵多由本地猎户,谷民和游丁组成,契丹人屡次犯境,他们成日提心吊胆,不得安生,能在杨业手下扬眉吐气,杀的契丹兵大败而逃,虽然苦些,那也是前所未有的事情了。但大宋征兵南北皆有,这时骂起话来,南北骂法此起彼伏,倒也热闹非常,绝不单调。
当时宋辽两国边界可划分为两段,一段在河北境内,沿海河,大清河,白淀河,白勾河,南易水为一线,另一段则在山西境内,沿恒山,雁门山,云中山,卢芽山为一线,大和辽兵交兵多年,也就仗着这两处一有水路相隔,一有地势之险,这两线过后,那可真是一马平川,再无地利可言!
大宋太祖开国之后,太祖太宗向来在此二处重兵把守,只怕失去了这两处要地,半个江山都处于岌岌可危之地。
当初杨业被任命代州刺史,兼三交住泊兵马部署,他久处山西,太宗评价为“老于边事,洞晓敌情。”杨业来到代州之后先后在辽军出入要道修建了阳武寨、崞寨、西陉塞、茹越寨、胡谷寨、大石寨六个兵寨,后来到了雁门之后,当下利用雁门山峡谷险峻,地势崎岖为依,又建三寨。
这边寨附近的民众本来日益受到契丹兵士的骚扰,都知道城如破了,要家何用?遂自发起来参军入伍,守卫边疆,若无杨业依形傍势修建的防御工事,恐怕山西一带早就被辽国攻占了下来!
杨业望着一帮手下豪气率直,出言无忌,也放声笑道:“不错,你等是我手下,尚且有心要多杀几个和阎王算算,我若不杀个几百契丹人又如何向尔等交代!”他豪气干云,这一笑之下,众人皆被感染,也跟着放声大笑了起来。
一人突然跨步而出,大笑道:“杨爷一向当我等是兄弟看待,先去的兄弟迟喝些孟婆汤,等着后来的兄弟一下,大伙在黄泉路一块结伴而行,共赴望乡台,齐闯十大阎罗殿,砸了孟婆汤,有杨爷和我们一起,就是阎罗爷也得给几分面子的。”此人身材高大,年纪三旬上下,比常人足足高了一个头,铜铃大眼,头发乱糟糟的也没有梳理,
众人都道:“不错,不错,韦大侠说的没错,正该如此。”原来此人就是韦绝,他当时主动请缨,前来边关助战,众人都是佩服他侠肝义胆,他此刻年纪虽三十上下,众士兵见他武功高强,比起副将参将高出何止十倍,都尊称为韦大侠,和他同来的一人,破衣烂衫,整日双手拢于袖中,神色淡然,身材消瘦,自称陆苠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