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新秦来使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一十一章新秦来使 (1 / 2)
        韩信终于等到了刘邦为其发来的援兵三万,同时他也获得了常山王张耳的支援,两军汇合后挺进太行山攻打赵国,而赵王赵歇和陈安君陈馀则闻讯起兵十余万于井陉山迎击。

        广武君李左车曾向陈馀建议,说那韩信渡河击败魏豹,现在又有张耳加盟自然是军心大振、势不可挡,不过李左车觉得既然是韩信远路而来,粮草供给必然不畅,所以他想要率兵三万袭击粮道,若是将运粮部队击溃,那么韩信和张耳的联军必定溃散。

        不得不说李左车的这个计策绝妙,毕竟代赵之地兵多地广,只要将韩信的这次全力以赴的攻击熬过去,那么韩信必然将回到刘邦身边去正面面对项羽的攻击,因为此时的项羽已经觉察到刘邦的野心,开始出兵攻打荥阳,若是代赵能够坚持一下,那么韩信的包围之策将全盘失效,最后楚汉争霸的结果也未可知。

        只可惜那陈馀是个典型的文人,虽然在田荣的帮助下获得了本该有的地位,但是在两军阵前竟然产生了犹豫,甚至觉得自己兵力比韩信远远超出,而且是本土作战,应该以正面交锋击溃对方,以达到令刘邦再也不敢觊觎的目的。

        而陈馀这种纸上谈兵和所谓的以正取胜的思想,其实在春秋时期已经被淘汰了,当韩信听闻李左车的计策没有被采纳的时候,他是暗自松了口气的,并且加速进军,生怕陈馀半途改了主意。

        韩信大军与代赵部队于井陉口对峙,韩信知道对方主帅谨慎,不肯擅自出兵,于是派出两千轻骑手持红旗在对方营地左右埋伏,而他则率领本队背水结阵。

        陈馀见状认为汉军退无可退,而且兵力稀寡难逃,于是陈馀倾全力而出,于水边与汉军发生交战!

        可是借鉴了项羽曾经用过的破釜沉舟之计的汉军,在完全被动的局面下竟然十分坚挺,他们背水而战爆发出了巨大的潜力,毕竟背后没有退路,若是不奋战便是要死,陈馀军竟然陷入了困境,久攻不下之后陈馀打算回军再做打算。

        但是韩信最开始派出的两千骑兵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他们趁着陈馀大营空虚而入,并且将营地中遍插红旗,当陈馀军回撤的时候发现营地竟然被攻破了,以为首领也被俘虏于是大乱,汉军两面夹击代赵军四下逃窜,终韩信阵前击毙陈馀俘虏赵歇,不但拿下了代赵之地,而且还俘虏了大量兵员,这给了汉王刘邦抗击项羽奠定了基础!

        汉军随后俘虏道李左车,韩信命令部下不可伤其性命,并且还亲自将其解缚行师徒之礼,那李左车本是赵国将军李牧之孙,将门之后的他多年怀才不遇,待秦末六国并起的时候才被人寻出,封为广武君,但可惜他的计策却不被陈馀所用,此时被韩信尊为老师,让李左车有些受宠若惊,于是他便知恩图报开始辅佐韩信。

        韩信攻破了代赵之后,势力大增,本来他想顺势攻击燕齐,但是李左车却立刻阻止了他的想法,并且说现在汉军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虽然士气正盛但却已经疲惫不堪了,而且军中大多是刚刚俘虏的代赵的士兵,真的要攻打燕齐恐怕无法形成战斗力,反而会被新军拖累。

        所以李左车建议韩信最好是说服燕齐投靠汉王,毕竟臧荼杀了韩广,本就显示出其不满之意,而田广被项羽推为齐王之后,也并没有直接倒在项羽这方,而是一直保持观望态度,所以李左车觉得这两方都可以被说项,若是燕齐愿意加入到汉王旗下,那么便可以兵不血刃的拿下楚国东北,只要九江王英布同意反楚,那么对楚国的包围网便算是完成了。

        韩信用李左车之计,一边训练刚刚收复的兵卒,一边向刘邦征询意见,刘邦自从彭城一战后将兵权完全交给了韩信,所以他直接给韩信下令说阵前所有事宜全部由韩信做主。

        韩信接到消息后便着手说服燕齐归顺汉王,起初燕王臧荼并不同意,而且对韩信派出的使者冷嘲热讽,说那刘邦并无王者之相,且看彭城之战五六十万大军竟然败给了项羽的三万骑兵,便可看出刘邦心中只是贪恋金钱美色,对于行军打仗并不在行,且看后来魏豹及其他王侯再次复叛,便可看出刘邦已经难以再成气候。

        韩信听罢只想发兵攻打燕王,可是却再次被李左车阻止了,他说现在兵卒还未训练完毕,贸然上战场只能多造伤亡,很可能接阵后便溃散了,若是如此汉军士气大跌之后,汉王便再无出头之日了。

        “我倒是想起一人,若是他出面的话,燕王必然会降!”李左车突然说道:“只是这人超然世外,恐怕不会做出这等事情,白白的便宜了汉王。”

        韩信急忙问此人是谁,是否曾经与那燕王臧荼有过故交,而李左车则摇头说非但没有故交,而且他们还在阵前交锋过,只不过臧荼成为了手下败将,但听闻臧荼对其甚是敬佩,若是有人能够说服他,恐怕非那人不可。

        “莫非是项无忌?”韩信脑筋极快,接着改口道:“或者称他为蒙乐?”

        “将军睿智。”李左车点头道:“此人虽然身处辽东边地,但是心怀天下,为人谦厚、胸怀甚广,当日在广阳大集上,世人皆知其长片阔论,但是却少有人知道他与我李家的渊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