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乐山大佛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七章乐山大佛 (3 / 4)
        大佛通高七十一米,头高十四点七米,头宽十米,发髻一千零二十一个,耳长七米,鼻长五点六米,眉长五点六米,嘴巴和眼长都是三点三米,颈高三米,肩宽二十四米,手指长八点三米,从膝盖到脚背二十八米,脚背宽八点五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

        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

        与天王共存的还有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宛然汇集成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

        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近代开凿的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右侧是唐代开凿大佛时留下的施工和礼佛通道——九曲栈道。

        佛像雕刻成之后,曾建有七层楼阁覆盖(也有的说九层或十三层),时称“大佛阁”、“大像阁”;佛阁屡建屡毁,宋时重建“凌云阁”、“天宁阁”;元代建“宝鸿阁”;明代崇祯年间建“佛棚”、清代建“佛亭”,最终废毁殆尽。

        大佛顶上共有螺髻1051个,这是1962年维修时,以粉笔编号数清的。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单块螺髻根部裸露处,有明显的拼嵌裂隙,无沙浆粘接。

        乐山大佛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佛像不至为雨水侵蚀。

        清代诗人王士祯有咏乐山大佛诗“泉从古佛髻中流”。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

        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分解表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

        乐山大佛是一尊弥勒佛。唐代崇拜弥勒佛。佛经说弥勒出世就会“天下太平”,武周时期,武则天曾下令编造了一部《大云经书》,证明她是弥勒转世,百姓对弥勒的崇拜帮助她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登上帝位。

        由于武则天的大力提倡,使全国塑凿弥勒之风大行。乐山大佛的修造距武则天时代仅20余年,所以当海通修造乐山大佛时,自然选择了弥勒佛,而且弥勒佛既是能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佛,这同平息水患的镇江之佛要求是一致的。

        后面还有一大堆关于乐山大佛的介绍,我已经没有太大兴趣,可橙子看得津津有味,我只能去旁边石凳子上抽烟等她。

        好半天她才带着笑意出来,“乐山大佛真的是太壮观了,这次等我老爸的病好了,我们一家三人一定要好好来这里玩一次,那些没来这里玩过的人肯定会后悔的!”

        “好了好了,我们还是快些找个住的地方吧,还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呢!”

        招呼着橙子去了凌云寺,在寺庙旁边有个镇子,随处可见旅游镇子的踪迹,现在紧挨着名胜古迹的镇子都这样,越来越趋于商业化,虽然增加了本地人的收入,能提高他们的生活状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