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出使高句丽之诗(下)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53章 出使高句丽之诗(下) (2 / 3)
        市面上,这样的“玻璃”根本就是不为多见的!而更为困难的是,整个“望远镜”所需要的“琉璃”其实是两面都凸起来的特种“琉璃”,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凸透镜”。萧让能够做成这个“望远镜”,那也是花费了极大的代价的,而如今杨素想要大规模地装备军队的话?那除非是萧让将现代里的那些大规模生产“凸透镜”的技术“发明”出来,!否则的话,根本是不可能的。

        ……

        “少爷,那‘千里眼’为何要等到离开之后再送与司徒大人?”

        在去往高句丽的路上,郑清韵有些不解地问萧让道。这事说起来还挺奇怪的啊!因为萧让在去见杨素之前,其实就做好了打算,要将那“望远镜”送给杨素的了!可是最后为什么不送了呢?这是因为,萧让认为,过后送比当时送要好!

        这是怎么说来的呢?原来,萧让自己也很清楚的,这所谓的“望远镜”一旦应用在军事上,那是绝对会引起一场“革命”的,所以,他不能太过随便地就交给杨素!首先要做的就是肯定杨素对他的欣赏,只有他对萧让极为欣赏的时候,这个“望远镜”送上去才有意义!否则的话,不过是为他人作“嫁衣”而已。到那个时候,杨素得到了“望远镜”,可是却仍然不看待萧让,那不是笑话吗?其次,由于杨素与他的交流只有极短时间的关系,所以过后送,会比当时送要好得多!因为这过后送给杨素之后,以他的军事眼光,他是肯定会意识到这其中的重要性的,这么一来的话,他就会一直惦记着萧让了。这始终是一件好事,所以萧让当时就临时决定这么做了!反正在当时,杨素对他也早已另眼相待了不是?

        “哐…哐…哐…”

        当杨素终于发现那个“望远镜”的时候,萧让使团一行人却是已经出现在了高句丽国的国都“长安城”了。高句丽王派出了他的莫离支1(可以简单理解为丞相)渊太祚2亲自到城外去迎接隋使,只是一路上敲箩打鼓的举动实在是让萧让觉得很无奈!

        说到这里,需要提一句的是,这里所说的“长安城”并非彼“长安城”,它的现代名称说出来估计大多数现代人都知道,那就是“平壤”。

        “平壤”之名首见《魏书》高句丽传:‘魏世祖太延元年(公元435年)遣员外散骑侍郎李敖拜琏(即长寿王)为都督辽海诸军事征东将军领护东夷中郎将辽东郡开国公高句丽王敖至其所居平壤城,好看的小说:。

        不过,同时期的南朝史书记载高句丽的都城还在丸都山下,可能是国内城或在其附近。后隋唐史采用北史记载认为平壤就是汉朝乐浪郡。《新唐书.高丽传》记载,“其君居平壤城,亦谓长安城,汉乐浪郡也.......随山屈缭为郛,南涯水,王筑宫其左,又有国内城,汉城,号别都。”

        也就是说,其实“平壤城”是早已存在,只是高句丽人并不称其为“平壤”而已,而是学隋唐一样,也称自己的国都为“长安”。说到底,这是高句丽人艳羡强大的中央帝国的一种表现而已。

        进了“平壤城”,渊太祚就安排了萧让一行人入住了使团旅馆!可是与萧让想像中有些不太一样的是,高句丽人自把他们大隋使团迎进了“平壤城”之后就连续十多天时间没再来与他接触了!这与他们前面派出莫离支出城相迎的热情态度有着明显的不同。

        “哼!先扬后抑,难不成他是想给我一个下马威不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