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工程款 (3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97章工程款 (3 / 3)
        “废话,不就是硬砸下来的吗。”顾海志叹道:“这特么是个烫手山芋啊,给了钱也不好花,谭明江找我明确谈过,要在这个项目上干出点成绩来,还把牛吹到了县委书记那……也罢,有省院的支持,我勉强还能干点什么,至少不会把经费搭进去,至于另外几个分到任务的乡镇,就自求多福吧!”

        卢禹沉吟不语。他现在搞明白了,一定是靖熙蓉为拿下驰风厂附加的6000万投资到账了,王予为忙着布局农业产业园区,也为了向上级表功,都没把钱捂热乎就配套划拨下来了。听顾海志的意思,他似乎还没做好准备,最近几天忙成了狗,应该就是在紧急筹措此事。

        有关顾海志和谭明江的嫌隙,卢禹上次已经了解个大概了。放到从前,即使顾海志是最好的朋友加哥们,他也爱莫能助,只能在精神上声援一番,或者痛骂一顿谭明江过过嘴瘾罢了;但是现在情况完全不同,真想帮顾海志解决问题、度过难关,甚至是干出一番成绩来都不难,难的只是要寻求怎样一种方式和途径。

        无论在得到魂界之前还是之后,搞“农业种植”是卢禹最早认准的努力方向,这和他出身农村、还有长期扎根于社会底层的人生轨迹有很大关系。毕竟民以食为天,我国改革开放了四十年,农、林、牧、副、渔等传统产业依旧占据着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作用是其他产业无法替代的。

        所以即使去到外面的世界混迹了十年,见识了那么多浮华美景,卢禹依然不认为种地和做农民是件多么丢人的事,相反,借助国家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元精准的农业施政方针,在这片“广阔天地间”仍然大有可为。不然他也不会听了顾海志的规劝,毅然返乡。

        只不过源于诡异离奇的际遇,卢禹这次的返乡算是返到点子上了。借助魂界最初的逆天功效,让他更加坚定了当农民种地简直就是全世界最牛逼的行当,随后又一发不可收拾,随着魂界衍生出的技能越来越多,他的生活内容和节奏也愈发的五彩斑斓,根本停不下来。

        但是不可否认,无论是打造驰风厂的动力电池,还是为侯天勇的亚联酒业推波助澜,亦或是刚刚受傅锦书“启发开窍”的医药制剂,都处在筹划萌芽时段,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进入实战,唯一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还是“红骑士”草莓的低调上市,几乎每天都在源源不断的为卢禹攫取财富。

        所以这个行当不但是他最早操练、也最熟悉的“工种”,在情感和认知上,也是他不能轻言放弃的看家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成熟,卢禹一直在酝酿,甚至都勾勒好了更宏伟更远大的蓝图,要尽可能的把自己这项“种植技术”惠及谱洒在望水村、泗官镇,然后就是泽平、溪州、辽东乃至全国!

        但是真正运作起来,难处就不是一星半点,他会受到太多的现实条件制约,所以每走一步之前,都要仔细斟酌好各方面因素环境。譬如具体到眼前的顾海志,卢禹都想不出一个绝对完美的帮援策略。

        这里面最棘手最难以撼动的障碍,还是“魂界的秘密”。卢禹的守口如瓶,既非自私,也不能简单肤浅的归咎为不信任顾海志,不把他当做最好的哥们,而是一旦什么都“如实招供”了,就打破了整件事的平衡。

        哪怕顾海志当即把舌头割掉,赌咒发誓不会泄露出去一个字呢,卢禹依然等于开启了暴露和麻烦的源头,并且背负上无法摆脱的沉重压力,不得不做出随时成为众矢之的思想准备,进而颠覆整个生活状态!

        别人知道和他自己知道,终究是两个界限分明的概念!

        近段时间里,卢禹大多数的处事态度要么低调内敛,要么讳莫如深,即使因为一些迫不得已的原因装逼,在很多地方露出了疑迹,就是用“沉默”和“不解释”为自己保留了极大的转圜余地。

        像林语姿、靖熙蓉、侯天勇等人,因为和他产生了很多事件的交集,似乎都隐隐约约看出了“诡异”和“不对头”,还有像申豪、张仲强,肯定也通过数次明里暗里的交锋,察觉到他可能是个“异类”,然而都没什么鸟用。只要卢禹不表态,这些人的疑心再大也毫无意义,很多事态还是能被他牢牢掌控在手里。

        所以怎么帮顾海志,尤其需要卢禹把功课做细做足。这哥们是他光屁股长大的挚友,也是能为他两肋插刀、赴汤蹈火的知交,在卢禹心中的地位比大娘褚秀芬、大哥卢岩、栾玉婕不遑多让,而且顾镇长大学毕业、如今在体制里混饭,少年老成、心思慎密,一点不帮他固然不妥,帮过了头恐怕也不好收场。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