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指路人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93章指路人 (1 / 3)
        泽平东郊,正在兴建中的县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毗邻一条国道、两条省道和高速公路交叉口,预期规划占地足有近百平方公里,甚至已经完成的一期区域和基础建设规模,就超越了泽平整个老城区。

        “泰隆制药”的四层主楼和一大片厂区,位于整个开发区最北隅的向阳街末段,四面高墙外再无一家像模像样的企业单位,尽管厂门装修的严谨大气、中规中矩,四个金漆大字高高悬起,但所处地势荒僻空旷,就这么孤零零的矗立,还是给人一种萧索落寞的破败感,仿佛这个企业的上下内外,都没有什么生机和活力。

        而根据开发区管委会掌握的情况,事实也大抵如此。

        “泰隆制药”自从成立到搬迁至此,几年来一直默默无闻,不做广告,不做生产,不对外开放,整个厂区长期处于一片死气沉沉中,给外界的印象就是,这和一个宣告破产报废的企业没啥两样。

        不过奇怪的现象也有,就是不管它怎样“奄奄一息”,离真正的“破产报废”好像还差着一小截,仍然在“苟延残喘”的坚持。甚至有少量人员每天仍然按部就班的进出,不晓得是来做什么的。而每年相应的管理费、企业报表和审核资质等,人家一样不落的依足规矩呈交,不管纸面上的数据有多难看,至少证明了“我还活着”。

        当然,县里和开发区管委会的高层都知道,这个企业背后的金主是谁,所以很多看似是问题的问题,就都不成问题了。毕竟张仲强也好,靖熙蓉也罢,都是泽平县乃至溪州市的风云人物,而且还属于“二而一”的合体。他们俩财大气粗,就喜欢搞这么一家制药厂,哪怕是每天都赔钱玩呢,也愿意持续投资输血,有谁管得着?

        往大点层面说,人家这也叫响应政府发展经济的号召,配合开发区**署,掏出真金白银在你指定的地皮上置办了实业捧场,而且还是技术含量较高的药企公司,不能说不给面子吧?

        不过久而久之,难免还会有人犯疑。尤其是一些熟悉情况的圈内人,都猜不透张仲强和靖熙蓉此举的真正用意。按照惯例,像他们这样的富贾巨商有着常人难及的助力优势,每做一单生意最基本的守则就是:不仅要求体量大、回报快,还要百分之一万的保险,不是熟悉的领域,不是稳赚的项目,轻易不会染指。

        坚守这个准则,越是实力雄厚的主,越是能靠钱生钱,利滚利,回头捋一捋张仲强、靖熙蓉的创业和投资轨迹,概莫如是。可是纵观对“泰隆制药”的投资和现状,就完全悖离了这一准则,从哪个层面看,都显得草率冒进,甚至是盲目荒诞。这种方向性的错误手笔不在于大小,而在于就不该出自他们之手。

        事实上,知道此中玄机的人应该不会很多,卢禹就“有幸”加入其列,并且在今天驱车赶至。

        阿枝和傅锦书联袂候在厂门,亲自将他迎了进去,随后,铁链门就缓缓闭合,一切恢复沉寂。

        在主楼会客室,卢禹喝着茶、抽着烟,饶有兴趣的看傅锦书,微笑道:“不知道我该怎样称呼才好,是叫您傅厂长呢,还是叫傅教授?”想了想又打趣道:“对了,你这个姓氏吃亏,即使做什么职位,好像叫起来都不是一把手,哈哈!”

        傅锦书高高的个子,眉清目秀,面皮白净,架着副金丝眼镜,稳重干练的外表下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息,这种气质都不用别人刻意感受,好像就是他与生俱来的一种加持。微笑着回道:“无所谓,任何人的姓氏名字都只是个符号而已,更何况……”看了一眼阿枝:“我只是一个没人要的孤儿,名字也是邦叔给我起的。”

        卢禹愕然,挠头表示尴尬。这么一来,他开的玩笑就显得很无趣,甚至有了戏谑的意味。

        阿枝在一旁淡淡解围:“锦书是被一个姓傅的羊倌在荒山里拾到的,然后送去了孤儿院,邦叔和珊姨收留了他。按照先后入门的顺序,他是我们几个人中的老幺,但却最乖最懂事,从小就不哭不闹,还特别聪明……邦叔觉得他是个可造之材,就借用那个羊倌的姓,起了一个‘锦书’的名字,寓意他以后博览群书、前程锦绣。”

        卢禹点点头,赞道:“看来你们没有失望,锦书老弟年纪轻轻就学有所成,能从米国斯坦福大学以医学硕士学位毕业……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估计这样的才学,去到任何一家医院或对口机构,都得被人抢破头!”

        傅锦书稍显矜持,随即便面色凝重,摆手道:“那些都太遥远了,如果我……”又看了眼阿枝,跟着道:“如果我做不到一件事,就永远不会从这里离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