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罔极之恩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6章罔极之恩 (1 / 4)
        类似这样的雪中送炭,刘廷柱和褚秀芬两口在后来的岁月里,没少付诸。

        不然以褚秀珍一个寡妇失业的女流之辈,想把卢岩、卢禹哥俩都拉扯成人,甚至再把韩丽梅娶过门,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不知还会翻几番……所以把这里面的一半功劳归于妹妹妹夫,一点都不为过。

        卢禹后来成人懂事,自然也明白了这些道理。别的不,就比如大旱那年的半袋粮食……刘廷柱和褚秀芬送来的既是果腹之物,亦是赤诚相待的似海厚义,得再夸张点,更是他们两家人延续生命的根本!

        每每念及这些刻骨铭心的经历,卢禹都忍不住胸怀悸动,热泪盈眶。凭心而论,大娘固然是他值得用一辈报答和感激的再生父母;可刘廷柱、褚秀芬又何尝不是他生命里永无忘怀、义重恩深的至亲长辈呢?

        虽然从亲属关系上讲,褚氏姊妹同气连枝,彼此互助是血浓于水,卢禹那时的“身份”尚不及卢岩重要,有嫌沾光坐了蹭车,但他真要这么想,就无异于狼心狗肺、丧尽天良的畜生!

        卢家若还有一个人会生出这种无耻想法的,必然就是韩丽梅!

        不管怎么样,是刘家的粮食,活生生把卢禹拖出生死线,这份大恩大德坚如铁、硬如钢,容不得亵渎曲解和妄自菲薄,也必须毕生牢记!

        卢禹归乡半月有余,早就打算亲自登门去探望二老,只是接二连三的有事缠身,一直腾不出闲暇。也就前日去了溪州市里,提前买下了不少的礼品拿回,直到今天才约好了栾玉婕联袂前往。

        关于刘氏夫妇,栾玉婕自长在卢家,对他们自然不陌生,也没少受过恩惠。自打上班工作后,逢年过节都不落过,日再难再紧,也要买些东西亲自去拜访,算是尽一份晚辈的孝心。

        她和卢禹谈及此事的时候,了解的情况更多一些。原来最近两年上边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南北新市镇”概念,即以泽平县南北最两端的县城和泗官镇为侧重点,采取向四方扩张的发展模式,争取把它们打造成解决和舒缓市中心人口过多的大型城市社区。

        之所以这个概念“新”,还要联系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综合状况解释。泽平县500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常住人口近60万,规模并不算大,硬发展新市镇是为了“舒缓市中心人口”,其实上不得台面。县委县政府用心良苦,真正的目的还是想“翻新”旧有的家底,扩大自身硬件优势,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拓展更多的门路罢了。

        所以撇开县城不,北端的泗官镇本就地处要隘,又是周边数个乡镇中当之无愧的老大哥,受“新市镇”建设的惠泽和影响,改变面貌的步伐一天快似一天。具体到老百姓们最能切身感受的,就是大刀阔斧、迁房拆屋的基建工程天天可见,尤其开春至今,紧挨国道的大片民宅被陆续清空,处处铲车轰鸣、尘灰飞扬。

        望月村是泗官镇最北的行政村,面临改造也是首当其冲。栾玉婕回忆,春节的时候去刘二叔家拜年,倒是听他叨咕了一嘴,自家这栋房也在镇政府拆迁之列,好像都谈好了价钱,只等着搬走了。言辞间还显得颇为满意,并没有抵触情绪。只是一晃几个月过去了,栾玉婕再没去过他家,也疏于联络,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情况了。

        卢禹有些担心,怕这么贸然找去,万一刘廷柱举家都搬走了,岂不是扑了个空?他十年来漂泊在外,手头只留了一个刘家大儿刘广辉的电话,打了几遍都处于关机状态,栾玉婕也没有其他联络方式,想来想去只能亲自去一趟,找不到人就近打听一下别家村民,应该也能问明原委。

        他们俩赶到望月村,远远就看见半个村濒临“墙倒屋塌”,到处都是残垣断壁、砖石瓦块,废墟连成了片,简直像战后的**,满目疮痍、惨不忍睹。卢禹暗暗咋舌,这么多民房拆除,原来的居民势必要找寻新的落脚点生活,可规模如此之大,不知道镇上是如何安置解决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