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几件事 (4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四章几件事 (4 / 5)
        “你们在这个班级将获得最好师资力量,最大程度的学校资源倾斜,学校唯一的要求就是你们不堕了文科重点班的名声!我对你们的要求就是把文科后四百七十名死死踩在脚下!也不要忘记家长在你们身后的殷切目光!”

        鼓舞人心,可王乘风自然而然的免疫,记忆中的种种经历,不得不让他能如此。

        可也应当承认,说服教育是教育的一种重要方法。但要有针对性,要避免空洞抽象的说教。

        空洞的说教不是一件小事。很多时候,我们总执著于改变别人,期望通过自己的教导来达到改变别人的目的,可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人们很少会因某个人一时的说教而改变,除非这个人本身自己渴望改变。

        “有些同学听到这,可能有些不耐烦了,只是干巴巴的道理,从小到大你们听过不少。那我问你们你是谁?你能干什么?你要干什么?”

        王乘风简直要起身鼓掌,最后三个问题分明和哲学上的三大终极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处。

        “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这便是哲学的三大终极问题。这三大问题是谁提出,是谁将其归于终极问题并不可考,但却一直引得无数哲学家为其倾倒。

        有回答是从柏拉图到近代哲学的历史,我就是主体,也就是除过表象之外的存在,用海德格尔的话说就是亲在。我从哪里来?我从理念中分离出来,我要到那里去?尼采说永恒轮回,因此我要一直在去的路上,路本身既是手段又是目的。

        也有针对三个问题分别回答。“我是谁”的理解是,我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但认为这是二元论提出的假问题,并不存在所谓物质或者意识,他们其实都是统一于一种,用华夏传统语言“道”。这是一元论的观点。

        “我从哪里来”的理解,按照《老子》中的说法,道来自无。但无有是一种怎么样的状态呢?何况康德一定认为,无是不能生出有的。无应该不是一种什么都没有的状态,而是一片混沌,一种无次序的存在。而道是一种有次序的存在,那为什么无序会产生有序,现在最好按照进化论的观点,认为是偶然造成的。

        “我要到哪里去”的理解,有序的诞生的目的是什么?这也就是在思考人生的意义。都知道人最终都会死,而大多数人都不相信存在彼岸世界,那么生存意义的问题就必须找到另一个答案。

        这三个问题也被认为是唯心主义的三大终极问题,有唯心三大终极问题,自然也有唯物三大终极问题“如何更好的认识宇宙世界、并解决关于宇宙的问题;如何更好的认识人类社会、并解决关于人类的问题;如何更好的认识自我人生、并解决关于人生的问题”。

        这些问题连先哲都无法详细解释,自然不是王乘风这种俗人能够解决的。

        又听老师说“这三个问题许多哲学家都无法解决,我也不指望你们能解决,只是希望你们能认清自己,有清晰而坚定的目标。在分班结束后,班级的名单我仔细看过,有一些同学我是真不想遇见,因为太难缠,老师不愿意带,更何况我还是你们的班主任,但在一些老师的说法下,我的想法有了一些改变,我也希望这些同学能够安分守己,井水不犯河水。”

        “前面就先讨论那么多,自我介绍一下宁勇,你们未来三年的班主任,带你们思想道德课程,其他老师在接下来课上都会做自我介绍,现在舞台留给你们!依次上台进行自我介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