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太原局面(三)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三十五章 太原局面(三) (1 / 4)
        河原高炉每天生产的良铁已经超过了万斤,单此一项,让郡守府每日的进项就接近了两千贯。

        与京城的右军烟花厂一样,河原钢铁厂也是非常赚钱的。

        这很是让掌管郡守府账目的小鸾长舒了口气,同时又眉开眼笑。

        河原建设几乎花光了他们从秦王府带来的所有钱,尤其是第二座、第三座高炉的建造,花费靡多,差点把小鸾愁坏了。

        张灵姝进了秦王府之后,没有接管所有的王府事务,依然将账目管理的任务交给了小鸾,虽然她自己也会算学,而且还相当精通。

        这是一种信任,同时也是一种智慧。

        在很多类似的事情上,张灵姝都表现得非常大气成熟,让杨浩完全可以放下心来。

        大隋铁器不算昂贵,普通的生铁大约合一贯钱十斤,而河原出产的良铁,品质自然在普通生铁之上,是可以直接锻造兵器的,价格比普通生铁贵了几分。

        每日产如此多的良铁,河原还没有足够多的工匠将良铁全部锻造成兵器或日常铁器,因此,杨浩也乐于跟太原城诸世家买卖生铁。

        至于世家们买去了做什么,杨浩是不管的,只要他们不与突厥人、高句丽人交易铁器,不但杨浩管不着,就算是朝廷也不会有任何n。这些世家从河原买铁之后,除了造铁器自给自足之外,也有一些世家开始往太原郡以外贩卖,即使算上不菲的运输费用,仍然有利可图。

        崔长芳在河原越发如鱼得水,不管是天工院管理、还是人员调度,都处理的井井有条。

        要不是因为人力因素,崔长芳巴不得建议杨浩再兴建几座高炉。

        河原高炉炼铁已成规模,但是基本上所有的作业都是依靠人力,机械化程度很低,效率自然没法与现代工业相比,这是制约河原发展的最关键**颈。说到这个,倒是开山采矿已经越来越多使用,节省了许多人力。杨浩在天工院里下设了一个局,暂时由崔长芳全权负责,挑选忠诚之士,专门从事生产,以满足开采煤炭和铁矿的需求。

        杨浩也没有好的办法,只能等待着蒸汽机的改良。

        孙行是国子寺博士,在大兴城还要待到春闱结束,然后正式辞去博士之职,与参加完科举的房英和长孙无忌等人一同赶赴太原。

        “算着日子,如果顺利的话,孙行他们估计已经在路上了。”杨浩默默想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