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太原局面(一)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三十三章 太原局面(一) (1 / 3)
        公孙棠的到来,让河原炼铁更加顺利。他不仅仅贡献了铁精,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更优良的锻造工艺和淬火工艺。这两种工艺对钢的最终性能影响非常之大,也是杨浩最揪心和急于突破的技术难点。

        此后几天,高炉每日产铁都超过了两千斤,短短时间便积攒了上万斤良铁。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众工匠包括公孙棠父子在内都十分激动。

        杨浩却是非常淡然。

        他可是见识过现代工业的生产能力,在他眼中,一万斤不过是五吨而已,又算得了什么呢?

        三天后。

        河原厂区同时开始建造两座高炉在第一座高炉基础上,做出诸多改良的第二代高炉。由于有了第一座的经验,杨浩将两座高炉设计的更加合理,而且体量也远远超过了第一座高炉!

        望着两座拔地而起的正在建设中的高炉,所有人都惊叹不已。可以预见当两座高炉真正投入使用之后,会有多么惊人的钢铁产出!

        河原之地的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引来了太原城诸多的目光注视,也正是到这个时候,才开始有人真正注意到杨浩的布局,比如太原城中刘文静、王绩等人。

        尤其是王绩,当初河原之地还是他们王家转让出去的,其中的变化更是让他们感受深刻。原本以为杨浩不过是嬉戏之举,没想到到头来,会达到了如此大的阵势!

        在得到王绩某种暗示之后,太原城众官员忽然对长孙晟引导的郡兵改革三缄其口,涉及到的军职人员顿时偃旗息鼓,纷纷接受了军考的安排。

        杨浩对郡兵改革放心的很,自从与长孙晟交待过之后,便没有干涉过。他何尝不是想借机会检视一番,备受杨广赏识的长孙晟能力到底如何,能否成为他收复六镇旧地的可靠伙伴。如果此人能力有限,又或者别有用心,杨浩还不如另起炉灶,自己行动。

        收复六镇旧地非同小可,杨浩绝不容许有猪队友在最关键的时候,拖自己的后腿。

        这是他的底线。

        到目前为止,长孙晟做得还不错。至于马邑郡王仁恭那里具体情况如何,他暂时还不得而知。不过,相比太原郡,马邑郡军事化程度更高一些,士族门阀势力反而影响没有那么大,论郡兵改革难度,却是比太原郡小了许多。

        杨浩真正寄以厚望的是未来征召的新兵。

        这些新兵将会以全新的军制组建成军,虽说仍属于郡兵体系,但是绝对不同于原本的府兵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